[实用新型]自复位减震盆式橡胶支座有效
| 申请号: | 200920103264.4 | 申请日: | 2009-06-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595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 发明(设计)人: | 裴荟蓉;李金保;张洪旺;宋顺忱;刘文江;陈后军;冯克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衡水橡胶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1D19/04 | 分类号: | E01D19/04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智科友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41 | 代理人: | 曲家彬 |
| 地址: | 053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复位 减震 橡胶 支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桥梁用自复位型减震盆式橡胶支座,是一种既能在地震时消减能量又能实现震后自复位的桥梁抗震型盆式支座。
背景技术
原抗震盆式橡胶支座和纵向活动型抗震盆式橡胶支座能很好的抵抗地震对桥梁的破坏,但支座在震后不能恢复到原位,且活动型支座能产生滑移的方向没有限位装置,很容易造成滑移方向的落梁,这就给桥梁的震后修复工作制造了很大的麻烦。目前,高速公路的发展已经再全国普及。地震影响因素已经列入钱粮的设计规范,目前的桥梁支坐结构对复杂地震因素影响的适应性有待进一步的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在的原有支座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以提高了支座的整体抗震性能,简化支座震后的修复工序。实现地震力消除后,由于该支座消能板并自动复位。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是结构中包括下支座板、上支座板、中间衬板和带有铜密封圈的承压橡胶板。关键的改进在于中间衬板和上支座板之间设置两块圆弧形滑板,分别定位在上支座板下端面和中间衬板上端面上、形成一个摩擦副,上支座板下部与下支座板盆顶侧面之间有阻尼圈。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是在原有的盆式抗震支座的基础上,将上、下消能板的平面结构改进为自动复位结构,橡胶阻尼圈材料进一步改进为有一定刚性的复合材料,当地震产生时,上、下消能板组成的摩擦副开始产生滑移、阻尼圈产生压缩,使之将地震能量转化为热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以更好的达到抵抗地震的作用。当地震力消除时,由于该支座消能板处是曲面或斜平面结构、支座和梁体的重量使支座产生向心力,再加上被压缩阻尼圈储存下来的的弹性势能,使支座能很好的恢复初始状态。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如何实现的。
附图说明
图1为固定型自复位减震盆式橡胶支座示意图。
图2为单向活动型自复位减震盆式橡胶支座横桥向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单向活动型自复位减震盆式橡胶支座顺桥向示意图。
图3为多向活动型自复位减震盆式橡胶支座横桥向示意图。
图3-1为多向活动型自复位减震盆式橡胶支座顺桥向示意图。
附图中:1为上支座板,1-1是复合式上支座板结构中的聚四氟乙烯滑板,1-2是复合式上支座板结构中的不锈钢滑板,1-3是复合上支座板结构中的中间钢衬板,1-4是复合上支座板结构中的上支座板盖板,1-5复合上支座板结构中聚四氟乙烯滑条,1-6为复合上支座板结构中的侧向不锈钢滑条,2是阻尼胶圈、3、4是形成消能摩擦副的滑板,5为中间衬板、6为铜密封圈、7为承压橡胶板、8为下支座板,9,10是复合阻尼弹性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可以看出改进后的结构中包括下支座板8、上支座板1、中间衬板5和带有铜密封圈6的承压橡胶板7。关键的改进在于中间衬板5和上支座板1之间设置两块圆弧形滑板3、4,分别定位在上支座板1下端面和中间衬板5上端面上、形成一个摩擦副。上支座板1下部与下支座板8盆顶侧面之间有阻尼圈2。
进一步的改进是上支座板采用了分层复合式结构。在复合式结构中增加了中间钢衬板1-3、不锈钢滑板1-2、聚四氟乙烯滑板1-1,在中间钢衬板1-3下部和中间衬板5之间设置两块圆弧形滑板3、4,形成一个摩擦副,在中间钢衬板1-3与下支座板8盆顶侧面之间有阻尼圈2-1,上支座板盖板1-4设置在上支座板复合式结构最上层。
以上所述的上支座板1下部与下支座板8盆顶侧面的阻尼圈2是采用具有刚性的复合材料制成,其形状可以是直筒式、或是无底盆形。
以上所述的中间钢衬板(1-3)下部与下支座板8盆顶侧面的阻尼圈(2-1)是采用具有刚性的复合材料制成,其形状可以是直筒式、或是无底盆形。
以上所述支座的结构中间设置的滑动摩擦副采用弧形面结构或斗形面结构。
以上的复合式上支座板结构时,上支座板1-4和中间钢衬板1-3之间采用单向滑动结构或双向滑动结构。
从附图1可以进一步看出,改进后所增加的、形成消能摩擦副的滑板3、4采用了曲面或斗平面形式,这样的结构形式能很好的将地震能量转化为梁体的重力势能和上下消能板相对摩擦而产生的热能,滑板3、4相对滑移必然会压缩阻尼块2使其产生变形,再一次将地震的能力转化为了阻尼块的弹性势能,使支座的整体抗震效果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当地震力消除时,这种曲面或斜平面结构和阻尼2的压缩反弹力能很好的使支座复位,避免了震后支座的复位加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衡水橡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衡水橡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0326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