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细粒煤的电解压滤脱水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03107.3 | 申请日: | 2009-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294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1 |
发明(设计)人: | 董宪姝;刘学忠;姚素玲;侯基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36/00 | 分类号: | B01D36/00;B01D25/12 |
代理公司: | 太原市科瑞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4101 | 代理人: | 江淑兰 |
地址: | 030024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细粒 电解 压滤 脱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细粒煤的电解压滤脱水装置,属细粒煤的电化学处理及压滤脱水设备的设计与制造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细粒煤是机械化采煤的主要产物,采掘的机械化程度越高,细粒煤的产收率就越高。
细粒煤的颗粒直径大都小于0.5mm,灰分高、粘性大、含水率高,给煤的应用、运输、存储带来很大弊端,为了使细粒煤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便于储运,故必须对细粒煤进行先行处理,主要是进行脱水处理,脱水处理常采用抽滤法和压滤法,但随着细粒煤粒度的减小,尤其是颗粒直径小于0.3mm的细粒煤,用现在的脱水设备及方法,已远远满足不了脱水需要,其脱水率、脱水量均达不到脱水要求。
目前使用的细粒煤脱水设备,大都较落后,例如抽滤机,由于抽力小,只能抽去表层的部分水分,对细粒煤中的内水无法脱除,脱水率很低;例如普通压滤机,虽然较抽滤有所进步,压挤力较大,虽对表面水分脱除较好,但对细粒煤内水效果甚微,甚至无法脱除;现在的脱水设备均无法满足细粒煤的脱水需要。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是就是针对背景技术的不足,设计一种新的细粒煤的电解压滤脱水装置,采用电解、压滤、二次电解、脱水、吹动滤饼脱落、滤饼收集相结合的设计,使细粒煤电解压滤脱水装置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以大幅度提高细粒煤的脱水效率和质量。
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主要结构由:加料箱、电解槽、铜电解环、铜电解板、铜电极网、抽液泵、搅拌机、电解电控箱、压滤机、液压伸缩油缸、压滤推拉板、支架、空气压缩机、压滤电控箱、压滤板、梯形凸纹、压滤内板、输液管、进水管、正负电极线组成;在电解槽1的下部为支架9、10、11、12,在电解槽1的上部为槽盖37,在槽盖37上中间位置设有搅拌机4,搅拌机4穿过圆环形正电极6中心伸入到电解槽1内,槽盖37左、右部对称设有四个负电极7、8、18、19;在电解槽1的左上部设置加液箱2,加液箱2通过输液管38与电解槽1联通;电解槽1左侧部设置电解电控箱3,电解电控箱3通过正极导线14与正电极6联接、通过负极导线15与负电极7、8、18、19联接、通过搅拌机导线16与搅拌机4联接、通过抽液泵导线17与抽液泵5联接;电解槽1内为电解液40;电解槽1下部通过出液口34、抽液泵5、输液管13与压滤机20的进液口35联接;压滤机20左部设有支架25、26,在支架25、26之间设置10个结构相同的压滤板30及压滤推板31;压滤机20上部设有液压泵22,液压泵22左部通过液压管28联接液压伸缩油缸24,液压伸缩油缸24联接压滤推拉板27,压滤推拉板27推拉10个压滤板30与支架25联接;压滤机20的右侧部为压滤电控箱21,压滤电控箱21通过正极导线32与压滤板30内的正电极联接,压滤电控箱21通过负极导线33与压滤板30内的负电极联接;压滤电控箱21右侧部联接空气压缩机23,空气压缩机23通过空气管29与压滤板30联接;支架25的左上部设有进液口35、下部设有进水口36,进液口35与电解槽1的输液管13联接,进水口36与压滤板30内的出水口43、44联接,进水口36外部与外接水源进水管39联接;电解电控箱3上设有显示屏58、指示灯59、控制开关60及电解电路板55;压滤电控箱21上设有显示屏61、指示灯62、控制开关63及压滤电路板56。
所述的压滤板30,呈方形,各板结构相同,由10块平行联接,并组成压滤板整体,压滤板30上部为进液口41、42、下部为出水口43、44,两侧上部设有拉手45、46;压滤板30内部为压滤内板47,压滤内板47正反面均布数个梯形凸纹51,在压滤内板47正反面均镶有方形铜电极网48、52,铜电极网48、52的方形网孔压在梯形凸纹51上,铜电极网48、52上部设有电极座49、50,并由导线57联接;进液口41、42联接压滤机支架25上的进液口35,出水口43、44联接压滤机支架25上的进水口36及出水道53、54。
所述的压滤板30内的铜电极网的联接,为错位交叉联接,在10个压滤板上,正电极导线32联接I、IV、VII、X、负电极导线33联接II、III、V、VI、VIII、IX。
所述的电解电控箱3的电控电路板55的电路,由微计算机控制电路IC1、液晶显示电路IC2、信号指示电路IC3、开关控制电路IC4、振荡器电路IC5、搅拌机控制电路IC6、抽液泵控制电路IC7、正电极控制电路IC8、负电极控制电路IC9、电源变换稳压整流电路IC20组成整体电路,各分电路之间由导线联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031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