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利于换弓与换弦的二胡琴弓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101877.4 | 申请日: | 2009-03-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6472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16 | 
| 发明(设计)人: | 韩佩琦;韩曦;刘天山;孙敬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G10D3/16 | 分类号: | G10D3/16 |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 代理人: | 米文智 | 
| 地址: | 050018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利于 二胡 琴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琴弓,尤其是一种利于换弓与换弦的二胡琴弓。
背景技术
二胡演奏中的运弓要涉及频繁的换弓换弦动作,演奏者通过右手合理正确的持弓,奏里弦时右手中指与无名指向内侧勾弓毛,奏外弦时除靠臂、腕、掌的自然力量向外侧运动弓杆外,还必须靠中、无名指向外适当顶弓杆,以大拇指处为支点,形成有效的适当的动力矩,实现琴弓在琴弦处的切换。但由于传统的二胡琴弓右端杆(弓根部分)的形状不一,使得杆与弓毛的距离不同(这个距离称为“杆毛距离”)。由于人们手指的粗细因人而异,且一般是中指粗、无名指细。往往形成顶弓杆时中指易实现内外用力的切换,无名指只能具有勾弓毛的功能。这影响着演奏者的艺术感染力,特别是有的琴弓的杆毛距离偏大,或者演奏者手指偏细,特别是初学二胡的少年朋友,正常演奏时中指很难与弓杆接触,造成演奏中的拖拉现象,使快弓缺少颗粒感,这直接影响练琴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于快弓演奏的利于换弓与换弦的二胡琴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有弓杆和弓毛,在二胡琴弓手持端的弓杆和弓毛之间设有固接在弓杆上的垫块。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在弓杆和弓弦之间设置垫块,在演奏时,通过垫块对中指和无名指的限制,使中指和无名指可保持与弓杆以及与弓毛较理想的接触,从而减少传统琴弓换弦中的拖拉、迟到的现象。本实用新型可使快弓演奏时更具颗粒感,能提高练琴效率,对传统的二胡演奏技巧无任何改变。本实用新型还可应用于京胡、高胡、低胡等其他乐器中。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垫块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利于换弓与换弦的二胡琴弓,在弓杆1的小鱼钩5上连接有弓毛8,在二胡琴弓的手持端的弓毛8上包裹有塑料套管7和塑料包皮6,以防止演奏者用右手中指和无名指勾弓毛8时划伤手指;在弓杆的一端设有调节螺丝4,用于调节弓毛8的松紧。如图1、2所示,本二胡琴弓在其手持端的弓杆1上固接有垫块,垫块位于弓杆1和弓毛8之间,在垫块上设有通孔14。如图1所示,在弓杆1连接垫块处固定有金属片3,也可以是包裹弓杆的金属环,在金属片3上开有5个通入弓杆1内部的螺钉孔2,螺钉孔2的数量还可根据需要设有3或4个。垫块和弓杆1通过穿过通孔14和螺钉孔2的螺钉13实现固定连接,使用时通过螺钉13连接通孔14和不同位置的螺钉孔2实现垫块在弓杆1上的前后调节,以满足不同演奏者的需要。如图1、图2所示,本二胡琴弓的垫块由大垫片9、中垫片10、小垫片11和末垫片12,5块垫片构成,这样演奏者可根据需要减少或增加垫片的数量,从而调节垫块的厚度,垫片的数量也可根据实际进行生产,如3-5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科技大学,未经河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0187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