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式车速传感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00543.5 | 申请日: | 2009-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29626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24 |
发明(设计)人: | 董贵滨;赫文普;卢莉莉;郑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天科技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P3/42 | 分类号: | G01P3/42;G01C22/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毕志铭 |
地址: | 150060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车速 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速传感器,具体涉及一种与电子式车速里程表配套使用的,用来测量汽车行驶速度和里程的电子式车速传感器。
背景技术
公开日为1997年09月24日、授权公告号为CN 2263346Y的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了一种电子式车速传感器。文中所述车速传感器的芯轴是三点定位,在使用时车速传感器的芯轴与汽车变速箱输出轴的中心不对称,导致测速不准确;电器元件没有采取绝缘密封措施,电器元件易腐蚀。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车速传感器测速不准确以及电器元件易腐蚀的问题,进而提供了一种电子式车速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子式车速传感器包括外壳体、内壳体、第一橡胶垫圈、印制板、霍尔器件、定位轴和磁性元件,所述车速传感器还包括芯轴、滚珠和弹簧,所述内壳体的大端固装在外壳体内,所述定位轴的一端固装在内壳体内的中部,所述第一橡胶垫圈安装在外壳体内,所述芯轴的大端上固套有磁性元件,芯轴的大端安装在外壳体内,所述芯轴的大端中心处开有盲孔,所述弹簧和滚珠均位于盲孔内,所述弹簧的一端与盲孔的底端面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滚珠接触,所述定位轴的另一端插装在盲孔内并与滚珠接触,所述印制板安装在内壳体内,所述霍尔器件由霍尔器件主体和霍尔护套组成,所述霍尔器件安装在印制板上,所述霍尔护套套装在霍尔器件主体上,所述印制板上设有密封胶层,所述内壳体的小端为电器插头。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芯轴的一端通过定位轴定位,另一端可以与变速箱接口自由配合,在使用时车速传感器的芯轴与汽车变速箱的输出轴的中心始终保持对称,与现有的车速传感器相比测速更加准确,并且防止了摩擦力过大造成的卡滞故障的发生,提高了使用寿命;印制板上涂有密封胶层以及霍尔器件10设有霍尔护套,可以使电子元件完全与空气隔离,电器元件不易腐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子式车速传感器的整体结构主视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如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子式车速传感器包括外壳体2、内壳体8、第一橡胶垫圈1、印制板7、霍尔器件10、定位轴9和磁性元件11,所述车速传感器还包括芯轴3、滚珠6和弹簧4,所述内壳体8的大端固装在外壳体2内,所述定位轴9的一端固装在内壳体8内的中部,所述第一橡胶垫圈1安装在外壳体2内,所述芯轴3的大端上固套有磁性元件11,芯轴3的大端安装在外壳体2内,所述芯轴3的大端中心处开有盲孔3-1,所述弹簧4和滚珠6均位于盲孔3-1内,所述弹簧4的一端与盲孔3-1的底端面连接,所述弹簧4的另一端与滚珠6接触,所述定位轴9的另一端插装在盲孔3-1内并与滚珠6接触,所述印制板7安装在内壳体8内,所述霍尔器件10由霍尔器件主体10-1和霍尔护套10-2组成,所述霍尔器件10安装在印制板7上,所述霍尔护套10-2套装在霍尔器件主体10-1上,所述印制板7上设有密封胶层7-1,所述内壳体8的小端为电器插头8-1。芯轴3的小端与发动机测速口连接,发动机的输出轴的转动带动芯轴3转动,芯轴3的转动带动磁性元件11旋转,从而形成一个旋转磁场,触发霍尔器件将机械转动信号转换成电脉冲信号,并且脉冲频率与转速成正比;电脉冲信号由电连接器插口通过电缆输出到电子式车速里程表,车速里程表显示出当时的车速与行驶的里程。
具体实施方式二:如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所述电器插头8-1为长方体,电器插头8-1内沿轴向并列设有三个芯片8-1-1,电器插头8-1的外侧设有三个定位条8-1-2和两个卡头8-1-3。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述外壳体2为铝制壳体。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如图1所示,所述车速传感器还包括第二橡胶垫圈5,所述第二橡胶垫圈5套装在内壳体8大端上并位于外壳体2内。如此设置,可以提高外壳体2和内壳体8之间的密封性。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三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天科技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航天科技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0054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活塞环梯面磨床自动上环机构
- 下一篇:一体化机盖支撑治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