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流状物螺旋压榨固液分离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099135.2 | 申请日: | 2009-02-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6148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16 |
| 发明(设计)人: | 关正军;李文哲;杨柏松;张兆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农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1D29/44 | 分类号: | B01D29/44;B01D29/82;B30B9/1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50030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流状物 螺旋 压榨 分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厌氧发酵辅助设备,主要涉及厌氧发酵前和厌氧发酵后流状混合物的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对流状混合物进行厌氧发酵前或者厌氧发酵后均需将流状混合物中的液体和纤维分离开,将液体用于发酵或制造液肥,将纤维用于燃料或造纸。现有的固液分离设备有带式压滤、离心分离、沉淀分离及螺旋挤压分离等多种,但由于结构设计上的缺陷,普遍存在作业分离效率较低、能耗大、对物料适应性差等诸多技术性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设计提供一种新结构的流状物螺旋压榨固液分离装置,达到分离作业效率高、分离质量好、对物料适应能力强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基本设计是,榨条沿其轴向方向配装在安装架内侧部上,由分离螺旋中心轴和分离螺旋叶片焊合构成的分离螺旋总成配置在榨条内侧;在安装架两端外侧部上分别配装进料斗和出料套筒,出口阀配装在出料套筒外端部上将其密闭;轴向压力调控定位压板可轴向调节地配装在出口套筒上,且位于出口阀外侧,控制弹簧配置安装在出口阀与轴向压力调控定位压板之间,控制弹簧两端面分别与出口阀和轴向压力调控定位压板接触配合。分离螺旋叶片的螺距由进料端至出料端逐渐减小。分离螺旋中心轴整体呈圆锥体状,且其进料端处的直径尺寸小于出料端处的直径尺寸,至此构成流状物螺旋压榨固液分离装置。
本实用新型利用料液螺旋挤压作用原理,采用整体圆锥体变径分离螺旋中心轴、螺距整体逐渐变小的分离螺旋叶片结构,配合压力可调的出口阀,实现了流状混合物的固、液分离作业,具有结构合理简单、生产率高、分离质量好、动力消耗小、对物料适应能力强的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是流状物螺旋压榨固液分离装置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件号:
1、进料斗、2、分离螺旋总成、3、榨条、4、安装架、5、出料套筒、6、出口阀、7、控制弹簧、8、分离螺旋叶片、9、分离螺旋中心轴、10、轴向压力调控定位压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流状物螺旋压榨固液分离装置,榨条3沿其轴向方向配装在安装架4内侧部上,由分离螺旋中心轴9和分离螺旋叶片8焊合构成的分离螺旋总成2配置在榨条3内侧;在安装架4两端外侧部上分别配装进料斗1和出料套筒5,出口阀6配装在出料套筒5外端部上将其密闭;轴向压力调控定位压板10可轴向调节地配装在出口套筒5上,且位于出口阀6外侧,控制弹簧7配置安装在出口阀6与轴向压力调控定位压板10之间,控制弹簧7两端面分别与出口阀6和轴向压力调控定位压板10接触配合。分离螺旋叶片8的螺距由进料端至出料端逐渐减小。分离螺旋中心轴9整体呈圆锥体状,且其进料端处的直径尺寸小于出料端处的直径尺寸。
作业时,流状混合物从进料斗1进入分离螺旋总成2入口端处,在分离螺旋叶片8驱动下进入榨条3内,在螺距逐渐减小的分离螺旋叶片8和直径逐渐增大的分离螺旋中心轴9共同作用下,流状混合物料在榨条3内不断被压缩,且压力增大,液体从榨条3间隙流出,排出机外被收集,固体纤维等经出料套筒5、出口阀6被挤出机外收集,完成分离作业。调节轴向压力调控定位压板10在出料套筒5上的位置,通过控制弹簧7改变对出口阀6的压力,实现固体物料排出的控制压力,适应和满足不同物料分离作业要求,保证分离质量和效果,提高作业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农业大学,未经东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9913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