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推动换色器脱夹切纱的工作梢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97884.1 | 申请日: | 2009-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856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发明(设计)人: | 洪荣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洪荣豪 |
主分类号: | D04B15/60 | 分类号: | D04B15/60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2203 | 代理人: | 胡畹华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推动 换色器脱夹切纱 工作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推动换色器脱夹切纱的工作梢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的圆编针织机在编织布料时,若是布料需编织有不同颜色的图案时,皆会于针织机的喂纱口处加装一换色器,在编织过程中,该换色器会适时地将有色纱线带至喂纱口上让织针钩纱,使有色纱线一并编织,让编织后的布料具有间色的图案效果,然,在做上述变换纱线的动作时,必须使有色纱线适时的脱纱或夹切纱,才能完成变换纱线的功效,而如何使换色器能做脱纱与夹切纱的动作,通常是于锁固换色器的定位盘上设有数个通孔,再置入两组工作梢,使能受推动导轨所推动以分别压掣换色器内的推纱片与升降板,来进行变换纱线时的脱纱与夹切纱的动作。
公知的工作梢结构,其梢头通常设为圆弧状,于受推动导轨所推动时,直接顶抵于推动导轨,因此容易造成磨损,且其梢身虽设为平滑状,但于轴套内上、下动作其磨擦力非常的大,经久即会磨损而产生松动,又,该工作梢的长度较长,而为了达到精准的压掣动作,必需使该工作梢于上、下动作时保持垂直的状态,因此,通常会于该工作梢的侧旁增设一与其并排的辅助梢,并互相连结于尾端的推动三角,使其较能保持上、下动作的垂直,然效果有限,且于因松动而稍有偏摆时无法调整,必需整组换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推动换色器脱夹切纱的工作梢结构,使工作梢于压掣换色器做脱、夹切纱的动作时,能够达到精准对位,且能减少阻力、降低磨损,使工作梢的动作更为省力顺畅,进而可提升机台的运转速度且能提高工作梢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推动换色器脱夹切纱的工作梢结构,是装设于锁固换色器的定位盘上,且对应于该换色器的推纱片与升降板,并受推动导轨推动,而做压掣动作,其特征在于:二连接板,概呈三角型于该二连接板的三角部位预定位置处各设有对应的穿孔;一滚动轴承,以带梢螺丝装置于该二连接板上端的穿孔,并顶抵于推动导轨;一工作梢,于梢头设有两边对称的连接面,且于该连接面上设有穿孔,并以带梢螺丝连接固定于连接板底部的穿孔,梢尾则连结推动三角;一弹簧,套设于该工作梢的梢身,并顶抵于连接板;一定位板,设有梢孔与长孔,该梢孔套于工作梢的梢身,并以长孔锁固于定位盘上;一轴套,于套入该工作梢后装置于定位盘的通孔内;一辅助梢,并排于工作梢的一侧并穿设该定位盘的另一通孔,于梢头设有两边对称的连接面,且于该连接面上设有穿孔,并以带梢螺丝连接固定于连接板底部的另一穿孔,梢尾则连结推动三角,且能与工作梢做同步的上升、下降动作。
前述的推动换色器脱夹切纱的工作梢结构,其中滚动轴承能替换为滚轮。
前述的推动换色器脱夹切纱的工作梢结构,其中定位板借由该长孔来微调前、后位移,使能调整该工作梢的上、下动作垂直度。
前述的推动换色器脱夹切纱的工作梢结构,其中轴套的内侧装设直线轴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工作梢于压掣换色器做脱、夹切纱的动作时,能够达到精准对位,且能减少阻力、降低磨损,使工作梢的动作更为省力顺畅,进而可提升机台的运转速度且能提高工作梢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与相关配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动作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角度的平面动作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推动导轨
2-连接板 21-穿孔 22-带梢螺丝
3-工作梢 31-连接面 32-穿孔
33-弹簧 34-定位板
341-梢孔 342-长孔
35-轴套 351-直线轴承
36-推动三角
4-辅助梢 41-连接面 42-穿孔
5-滚动轴承
6-定位盘 61-通孔
7-换色器 71-推纱片 72-升降板
8-选针器
9-选色活动梢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洪荣豪,未经洪荣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978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D级放大器
- 下一篇: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