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导管环流反应器有效
| 申请号: | 200920096243.4 | 申请日: | 2009-04-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545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 发明(设计)人: | 那平;郭敬维;师留印;李元;陈宇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1J19/24 | 分类号: | B01J19/24;B01J19/12;B01J8/02;B01J10/00;B01J14/00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陆艺 |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导管 环流 反应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学反应工程领域,涉及一种环流反应器。
背景技术
环流反应器是从鼓泡反应器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与鼓泡反应器相比,环流反应器的主要优点是流体可实现定向流动,环流液速较快;气液接触时间相对较长;总气含率较大;相间接触较好;体积传质系数也大,因此环流反应器的效率较高,而能耗相对较小。由于环流反应器内流体的循环流动,强化了反应物之间的混合、传热和传质等过程,因此,它既适合较大处理量的高粘度物料,又有利于气一液、液一液、气一液一固之间的均相或非均相反应的顺利进行。近年来,在化工、生物化工、食品工程、环保以及煤的液化加氢等方面均得以成功应用。
一般情况下,气升式环流反应器的高径比较小,为6-8左右,当高径比继续增加时,反应塔体和导流筒间的环隙中下部的气含率会下降,影响反应效率。对于许多反应而言,反应器的直径往往有一定的限制,需要提高高径比来提高反应器的体积。
目前环流反应器应用领域不够广,对于一些平衡反应而言转化率不够高,对于需要快速分离的反应难以达到要求;反应条件的选择性不够强,对于一些光催化反应难以进行应用;不能达到反应与分离的一体化,需要其他沉降分离设备的辅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些平衡反应转化率不高,难于快速分离;难以应用于一些光催化反应的不足,提供一种多导管环流反应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概述如下:
多导管环流反应器,包括外套筒、含有气体喷嘴的底部气体分布装置和导流筒,在所述外套筒与导流筒之间与所述外套筒同心设置有内套筒,所述内套筒的下部设置有滤膜套筒,所述滤膜套筒的下部通过环状连接板与所述外套筒下部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环状连接板距外套筒顶壁的距离为外套筒壁高的0.8-0.9,所述内套筒通过连接杆与所述导流筒连接,进液管贯穿外套筒的顶壁设置在所述内套筒的顶壁上,出液口设置在外套筒中下部,所述外套筒的底部设置有固体出料口,所述外套筒上部设置有减压口。
在外套筒顶壁的内表面最好设置有灯。
所述导流筒为3-6个。
所述滤膜套筒是由网状套筒和设置在网状套筒的内表面的滤膜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化学反应在内套筒内进行,反应后的生成物可通过滤膜套筒上的滤膜进入到内套筒与外套筒的间隙,再由出液口导出,由于内套筒内生成物浓度降低,可使反应向生成生成物方向移动,提高反应效率,使反应更完全并达到快速分离的效果.本实用新型既可以用于间歇反应,又可以用于一些快速连续反应,连续分离;由于滤膜套筒上的滤膜与环流方向相切,减少了滤饼的存在,提高了滤膜的使用寿命;气含率提高,传质速率较快.在光照下,还可以满足光催化,促进反应的快速进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过本实用新型出液口横切面的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多导管环流反应器,包括外套筒2、含有气体喷嘴的底部气体分布装置5和导流筒6,在外套筒与导流筒之间与外套筒同心设置有内套筒1,内套筒的下部设置有滤膜套筒3,滤膜套筒的下部通过环状连接板12与外套筒下部的内表面固定连接,环状连接板距外套筒顶壁的距离为外套筒壁高的0.8-0.9,内套筒通过连接杆7与导流筒连接,进液管8贯穿外套筒的顶壁设置在所述内套筒的顶壁上,出液口9设置在外套筒中下部,外套筒的底部设置有固体出料口10,外套筒上部设置有减压口11。
在外套筒顶壁的内表面最好设置有灯4。
导流筒可以是3个,也可以是4个,或是5个或是6个。
滤膜套筒是由网状套筒和设置在网状套筒的内表面的滤膜构成。
内套筒顶壁的内表面与外套筒最低处内表面的距离与内套筒的内径比为6-25,导流筒的内径和内套筒的内径比为0.12-0.20,导流筒高和内套筒高的比为0.80-0.90。
内套筒与外套筒内径比为0.7-0.9,内套筒顶壁的外表面与外套筒的顶壁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与内套筒高的比为0.1-0.2。
气体分布装置上的气体喷嘴位于导流筒中心的正下方。
滤膜套筒的高度占内套筒高度的0.4-0.8。
减压口位于反应器外筒上部,在内套筒顶壁水平线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962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装置与投影画面调整方法
- 下一篇:图像显示方法及电子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