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容量锂离子动力电池上垫片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95782.6 | 申请日: | 2009-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6491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16 |
发明(设计)人: | 李敬;脱佳斌;吕小梅;邱扬;刘凤龙;叶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00 | 分类号: | H01M2/00;H01M2/30;H01M2/36;H01M10/4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闫俊芬 |
地址: | 300384***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容量 锂离子 动力电池 垫片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上垫片结构,尤其是一种大容量锂离子动力电池上垫片结构。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特别是近几年容量在50Ah以上电池的研制开发更是快速发展。同时电池极柱的内部绝缘,包括正负极柱之间,正极柱与负极片,负极柱与正极片,极柱与壳盖、壳体之间的绝缘,还有极柱的内部定位等要求也日趋深入研究。
目前对于动力电池壳盖厚度薄厚不一,不同厂家厚度不尽相同,极柱的绝缘和定位通常是做在壳盖上与壳盖注塑到一起,由塑料件绝缘隔开并形成密封结构。而对于壳盖较薄的,尤其是大容量动力电池的壳体设计就需要有其他种类形式的绝缘结构,目前较为先进的是一种新形式绝缘和定位结构,即整体上垫片结构,该垫片能够对动力大容量电池大电流放电的绝缘安全性起到有力的保障作用,可以满足100A电流以上的大容量动力电池放电绝缘要求,同时此结构还设计有极柱定位功能,但是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电池铸液时容易向外渗液,且电池内部透气性差的问题,从而影响了电池的寿命,当锂电池使用过程中如果极组与极柱搭连会造成电池内部短路,产生严重的安全问题,甚至爆炸,因此专门设计一种既可以针对大容量锂离子动力电池进行极柱定位且绝缘,又可以有效防止渗液的新型上垫片结构,是现阶段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大容量锂离子动力电池上垫片结构,所述上垫片结构不仅能够同时发挥定位和绝缘的双重作用,而且可以显著改善电池内部的透气性,在进行电池铸液时起到很好的防止渗液的作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大容量锂离子动力电池上垫片结构,由绝缘体构成,所述上垫片结构分别设置正、负极柱绝缘保护通孔,上垫片结构内与绝缘保护通孔同心设置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凹槽与极柱定位台形状相匹配,在正、负极柱绝缘保护通孔之间是带有铸液通孔的配合凹台,配合凹台两侧靠近正、负极柱绝缘保护通孔处设有扣接装置,中心垫片通过扣接装置与配合凹台相固定,中心垫片的形状与配合凹台相匹配,中心垫片的中心处为铸液孔,铸液孔四周分布有铸液渗透孔。
优选的,上述大容量锂离子动力电池上垫片结构,其中配合凹台的铸液通孔与中心垫片的铸液孔为相等面积的圆形。
优选的,上述大容量锂离子动力电池上垫片结构,其中铸液渗透孔为四个,平均分布在中心垫片的铸液孔四周。
本实用新型结构有如下有益效果:
1、上述大容量锂离子动力电池上垫片结构,在发挥定位和绝缘双重作用的同时,通过可灵活拆卸的中心垫片的独特设计,当电池铸液时由于铸液渗透孔的存在而减小了内部压力,使得液体铸入能力明显增强,最大限度的防止了向外渗液的现象,同时有效改善了电池内部的透气性能,延长电池寿命;
2、中心垫片与配合凹台扣接固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定位极组隔膜的作用,可以保证电池的安全性,有效防止漏电、电池短路的可能;
3、可以简化装配工艺、工序,降低生产和产品的成本,提高产品装配质量,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大容量锂离子动力电池上垫片结构的中心垫片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大容量锂离子动力电池上垫片结构的配合凹台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大容量锂离子动力电池上垫片结构装配后成品示意图。
图中:1-中心垫片 2-铸液渗透孔 3-铸液孔4-配合凹台 5-铸液通孔 6-扣接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现配合附图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大容量锂离子动力电池上垫片结构,由绝缘体构成,上垫片结构分别设置正、负极柱绝缘保护通孔,上垫片结构内与绝缘保护通孔同心设置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凹槽与极柱定位台形状相匹配,在正、负极柱绝缘保护通孔之间是带有铸液通孔5的配合凹台4,配合凹台4两侧靠近正、负极柱绝缘保护通孔处设有扣接装置6,中心垫片1通过扣接装置6与配合凹台4相固定,中心垫片1的形状与配合凹台4相匹配,所述中心垫片1的中心处为铸液孔3,与配合凹台4的铸液通孔5为相等面积的圆形,铸液孔3四周平均分布有四个铸液渗透孔2。
由于中心垫片1的形状与配合凹台4相匹配,且中心垫片的铸液孔3与配合凹台4的铸液通孔5为相等面积的圆形,使得在通过扣接装置6固定后二者气密性增加;在进行电池铸液时,由于铸液渗透孔2的存在,可以有效减小内部压力,防止液体外渗,在电池使用过程中,铸液渗透孔2则发挥了非常好的透气性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957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光二极管照明灯镇流电路
- 下一篇:排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