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螺旋进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95509.3 | 申请日: | 2009-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5160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25 |
发明(设计)人: | 于洪江;杨金凯;史英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机电进出口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C15/00 | 分类号: | F04C15/00;F04C3/00;C02F11/00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吕志英 |
地址: | 30004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螺旋 进料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螺旋进料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的螺旋进料装置。
背景技术
截至2008年底,全国已建成污水处理厂1442座,污水处理能力达到8500万立方米/日,在污水得到处理的同时,产生大量的污泥,污水中的污染物质大部分转移到污泥中,如果不能妥善处置,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随着人们对污泥处置的逐渐重视,越来越多的污泥处理技术得到快速发展,主要有污泥堆肥、污泥填埋、污泥焚烧、污泥干化和污泥碳化。
现有污泥处理技术的进料大多为脱水机房出泥,由于在脱水过程中需要添加絮凝剂,同时污泥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细胞,使得污泥中内部水、吸附水、毛细水与污泥颗粒的结合程度很高,用机械方法很难完全脱去,含水率仍然在75%-85%。在进行污泥处置时,进泥系统一般为螺杆泵的输送螺旋上方安装进料斗,污泥添加到进料斗后,通过无轴螺旋输送到后续污泥处置单元。由于污泥具有非常高的粘度和弹性,导致在进泥时容易出现架桥,不能使污泥连续的进入输送螺旋,也就不能保证进料的连续和流量的稳定。这也直接导致后续污泥处置系统运行的不稳定。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对传统污泥进料系统的一种改进,目的是通过螺旋叶轮的旋转推压作用,使污泥强制进入螺杆泵的输送螺旋,保证污泥处置系统进料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进而保证整个污泥处置系统的稳定运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螺旋进料装置,其中:该装置包括有电机、叶轮、垂直轴,在所述电机的旋转轴上连接有垂直轴,在垂直轴上连接有多组叶轮,每组叶轮由相互对称垂直于垂直轴的二叶片构成,多组叶轮从上到下依次相互垂直设置。
所述叶轮的二叶片边缘与叶片水平方向呈30°-45°角。
所述多组叶轮的直径由上到下依次减小。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进入料斗中的污泥在螺旋叶轮的旋转推压作用下,强制进入螺杆泵的输送螺旋。进料螺旋叶轮安装在一根与螺杆泵进料螺旋垂直的轴上,从上到下共有三组,叶轮直径依次减小,使进入料斗的污泥受到连续的向下压力,源源不断地进入螺杆泵的输送螺旋,实现系统的连续稳定进料。进料螺旋叶轮的动力装置为电机驱动,电机与螺旋叶轮同轴,电机为变频控制,通过变频器控制螺旋叶轮的转速,从而调整叶轮的推压力,保证系统的稳定进料。进料螺旋叶轮对污泥具有切割作用,减小了进料污泥的粘性,有利于污泥的顺利输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螺旋进料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螺旋进料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例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电机 2、叶轮 3、垂直轴 4、料斗
5、输送螺旋 6、螺杆泵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螺旋进料装置结构及使用过程加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螺旋进料装置,该装置包括有电机1、叶轮2、垂直轴3,在所述电机1的旋转轴上连接有垂直轴3,在垂直轴3上连接有多组叶轮2,每组叶轮2由相互对称垂直于垂直轴3的二叶片构成,多组叶轮2从上到下依次相互垂直设置,所述多组叶轮2的直径由上到下依次减小。
所述叶轮2的二叶片边缘与叶片水平方向呈30°-45°角。
本实用新型的螺旋进料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如图1、2所示,螺旋进料装置由电机1驱动,进料推进装置由三组螺旋叶轮2和一根垂直轴3组成。当叶轮在电机1的带动下多组叶轮2由上到下做螺旋运动,使物料形成持续向下作用力,物料连续不断的进入螺杆泵的输送螺旋,实现物料的强制输送。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实例。叶轮2在电机1的带动下随垂直轴3做螺旋运动,脱水污泥进入料斗4后,在三组叶轮2的连续旋转压力下,强制进入螺杆泵6的输送螺旋5,进入后续的污泥处理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机电进出口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机电进出口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9550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