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组装线后组试验机ECU线束集成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94725.6 | 申请日: | 2009-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557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发明(设计)人: | 刘润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5/02 | 分类号: | G01M15/02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100 | 代理人: | 王薇 |
地址: | 130011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装 线后组 试验 ecu 集成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装线后组试验机ECU线束集成控制系统,用于发动机试验机检测领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发动机和ECU(电子控制单元)组成了汽车的核心部分,而发动机试验机是检测发动机在出厂时的各项性能及技术指标的。我公司的5台发动机试验机是日本大福公司制造的。自2005年以来,随着发动机产量的大幅提高,试验机的利用率也随之上升,由于对ECU线束的频繁插拔,造成了插头损坏、电缆折断、插针接触不良等现象,致使如发动机转速等一些模拟量信号输出不准确,从而导致试验机无法正常测试发动机的各项机能,只有更换新品线束才能正常生产,而ECU线束的价格及其昂贵,造成了成本的浪费。另外,原线束的走线方式是与汽油管路交叉敷设的,若线束绝缘破损,与汽油管路接触,极易造成火灾事故的发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装线后组试验机ECU线束集成控制系统,其通过对试验机ECU线束走线方式的改造,杜绝了因线束接触不良、插头接触点间阻值大等现象,从而提高了试验机对发动机性能试验的准确性,并且避免了导线与汽油管路交叉敷设易造成火灾的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组装线后组试验机ECU线束集成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走线桥架设置在ECU电箱与动力柜之间,ECU电箱内安装有ECU和接线板,动力柜内的失火检测、断线检测、VVT检测线束经PLC后安装在走线桥架内与ECU电箱内的接线板一端相连,接线板的另一端与发动机顶的线束相连,走线桥架在汽油管路和汽油泵的上部。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将原来的由插头连接改为接线板连接,无需经常插拔,以避免线束折断、插头损坏、插针接触不良等现象的发生;解决线束损坏导致发动机无法正常检测及因线束报废而引起的不必要的浪费,解决线束与汽油管路交叉敷设所存在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线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组装线后组试验机ECU线束集成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走线桥架8设置在ECU电箱5与动力柜9之间,ECU电箱5内安装有ECU 6和接线板7,动力柜9内的失火检测11、断线检测12、VVT检测13线束经PLC 10后安装在走线桥架8内与ECU电箱5内的接线板7一端相连,接线板7的另一端与发动机1顶的线束4相连,走线桥架8在汽油管路2和汽油泵3的上部。
当需要现场操作时操作者将发动机(1)推入实验室后,只需将发动机顶置线束4直接与ECU电箱5连接,启动即可。ECU电箱5中的连线通过走线桥架8与动力柜9连接,而不再是与汽油管路2和汽油泵3交叉敷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947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熔盐泵的双级泵体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发动机气缸盖密封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