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锅炉自动循环控制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94437.0 | 申请日: | 2009-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221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07 |
发明(设计)人: | 程显臣 | 申请(专利权)人: | 程显臣 |
主分类号: | F24H9/20 | 分类号: | F24H9/20;F04B4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6500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锅炉 自动 循环 控制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控制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与锅炉循环水泵配套使用的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北方地区小城镇建设的迅猛发展,一家一户、个体私营经济、小企业、小单位采用锅炉进行取暖的日趋见多,以往这些小企业、小单位为使暖气散热均匀,提高整体供热水平,都是利用水泵在自感觉锅炉水比较热的时候接通电源,迫使锅炉内的热水在暖气片中进行循环,觉得差不多的时候,再把电源断开,这样不仅用户麻烦,温度也不能准确地进行控制。而且不能合理地利用能源,造成电能和热能的浪费。专利号01241130.2的锅炉自动循环控制器设置了循环控制器,利用热敏电阻即锅炉水温的变化来控制继电器线圈的通电与否,进而控制水泵的工作电源,以此来实现锅炉水的自动循环控制。解决了能源浪费这一实际问题。但是该控制器的外壳设计不够合理,外部接线较多,仍给使用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主要是提供一种锅炉自动循环控制器,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着的控制器的外壳设计不够合理,外部接线较多,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将采取以下技术手段来实现:它包括直流稳压电源和循环控制器,采取了设置相扣合的前半壳体和后半壳体组成的长方形壳体,而且使前半壳体下部向内凹进,凹进部分的两侧设有突出的倒边,在凹进部分上设置连接水泵的插座,在前半壳体上部固定电位器和发光二极管,后半壳体上固定电源插头。
由于该实用新型在现有锅炉自动循环控制器技术基础上,通过以上所述的改进,具备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1、改变了整体外部形状,结构设计紧凑合理,同时把电源和水泵改为直插式安装,明显减少了外部接线的数量,在原来基础上又简化了结构;
2、外形设计美观大方、精巧别致,使用更加方便,而且物美价廉、经济适用;
3、采取了良好的外形与现有技术的紧密配合,使产品的性能更加稳定可靠,操作起来更是简便易行。
4、由于采取了新的技术方案,使产品更能贴近市场,增强竞争能力,具有更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并造福于社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产品外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锅炉自动循环控制器,保留了现有技术中直流稳压电源和循环控制器部分,主要的改进之处在于外部壳体。本实用新型的方案采取了设置相扣合的前半壳体1和后半壳体2组成了一个长方形壳体(见附图1),而且该壳体使前半壳体1下部向内凹进,凹进部分的两侧设有突出的倒边3,在凹进部分上还设有连接水泵的插座4,在前半壳体1上部固定电位器W2和发光二极管D6、D7,后半壳体2上固定电源插头5。同时在壳体底部经导线连接了热敏电阻(也称温度传感器)RT。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直流稳压电源以及其它电子器件都固定在壳体内的线路板上。
下面结合附图3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情况:当热敏电阻RT所测锅炉水温尚未达到所设定的温度时,其阻值增大,三极管Q1基极电位降低,致使三极管Q1、Q2导通,三极管Q2集电极电位小于0.3V以下,此时三极管Q3基极是低电位,使之截止,继电器J不通电。发光二极管D7亮(为电源指示);当锅炉水温上升到所设定的温度时,热敏电阻RT阻值减小,三极管Q1基极电位升高,(由于三极管Q1为PNP管)三极管Q1截止,三极管Q2基极得不到工作电流也截止,导致三极管Q2集电极电位升高,使三极管Q3饱合导通,继电器J线圈通电,常开接点吸合,接通水泵工作电源,迫使锅炉内的水在管路中循环,这时发光二极管D6亮(为工作指示);经循环后水温降至所定温度以下时,热敏电阻RT阻值又增大。从而导致三极管Q1、Q2导通,三极管Q3截止而继电器J线圈断电,如此这般就可实现锅炉水的自动循环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程显臣,未经程显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944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太阳能热水器用水箱
- 下一篇:热水器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