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稻壳碳化蒸馏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093587.X | 申请日: | 2009-05-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95575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03 |
| 发明(设计)人: | 吴时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时云 |
| 主分类号: | C10B53/02 | 分类号: | C10B53/02;C10B1/04;B01D3/02 |
| 代理公司: | 延边科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金国荣 |
| 地址: | 133000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稻壳 碳化 蒸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物质干馏装置,特别是一种稻壳碳化蒸馏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使用的能源主要是石油、煤和天然气。但是,随着石化能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开发洁净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紧迫的课题。而生物质能源作为唯一可储存、可运输、可再生能源备受人们的关注和青睐。目前,我国成千上万吨的稻壳除少部分用于生产稻壳棒、稻壳粉等外,大部分被废弃和焚烧,其利用率十分低下。这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而且造成资源的浪费。对国内外对稻壳资源研究与开发推广的许多成功经验充分说明,稻壳是宝贵的生物资源,稻壳炭、稻壳醋液以及稻壳炭灰制成的水溶性硅肥是最理想的土壤改良剂和化肥、农药的最有效替代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简单,能大量碳化稻壳、秸秆和林业废弃物,不产生二次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一种稻壳碳化蒸馏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稻壳碳化蒸馏装置,包括碳化炉,设置在所述碳化炉一侧、带有投料口的提升机,通过第一烟管与所述碳化炉连接的至少一个蒸馏罐,通过第二烟管与所述蒸馏罐连接的消烟罐;所述碳化炉的上部为烘干仓,所述烘干仓的上端与所述第一烟管和送料分配器相连接;所述碳化炉的下部为内设有耐火层的低温碳化区,所述低温碳化区的底部设有旋转炉排,所述旋转炉排的中央设有带有轴心孔的风管轴,所述风管轴的外层上套有上部设有出气孔的防热管,所述防热管的上、下部分别设有上搅拌臂杆和下搅拌臂杆,所述耐火层的两侧设有一端与低温碳化区的底面连通、另一端与低温碳化区连通的自然引风管;所述低温碳化区的外层设有至少十个自然进风口;所述碳化炉的下面设有带有点火口的出炭漏斗,所述出炭漏斗内设有一端插入防热管内、并与所述风管轴连接、且带有通风孔的过渡管,所述过渡管的外层上设有风罩,所述过渡管的另一端连接有引风轴管的一端,所述引风轴管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进风管,并且所述引风轴管上连接有动力系统;所述蒸馏罐内设有至少十个烟道和与所述烟道相垂直、并用于连接烟道的至少一个烟道连接件,所述蒸馏罐的上部设有出水管,所述蒸馏罐的下部一侧设有进水口,所述烟道的底端面或上端面设有烟分散器,所述蒸馏罐的底部设有醋液输送管和焦油口;所述消烟罐的上部设有引风口和与所述引风口相通的烟筒,所述消烟罐的内部设有带有进水口的喷水装置、设置在所述喷水装置下面的筛网和设置在所述筛网下面的过滤层,所述消烟罐的下部设有出水口。
所述碳化炉的下部低温碳化区的两侧中部分别设有穿过耐火层的温控开关和观察口,所述低温碳化区的上部设有清理窗。
所述烘干仓、低温碳化区和出炭漏斗通过螺纹依次连接。
所述消烟罐的引风口上通过管道连接有鼓风机,所述管道上设有第二进风管,所述管道上设有位于第二进风管的内侧、并径向插在所述管道上的调风插板。
所述第一烟管上设有烟气调节阀。
所述碳化炉的上部设有紫外线感应开关。
所述出水管上设有放气阀和水温控制开关。
本实用新型一种稻壳碳化蒸馏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合理,能够大量碳化稻壳、秸秆和林业废弃物,应用过程中不产生二次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可充分利用有用资源等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稻壳碳化蒸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稻壳碳化蒸馏装置碳化炉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稻壳碳化蒸馏装置包括碳化炉29,设置在所述碳化炉29一侧、带有投料口11的提升机28,通过第一烟管32与所述碳化炉29连接的至少一个蒸馏罐34,通过第二烟管32a与所述蒸馏罐34连接的消烟罐47。当采用两个蒸馏罐时,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稻壳碳化蒸馏装置包括碳化炉29,设置在所述碳化炉29一侧、带有投料口11的提升机28,通过第一烟管32与所述碳化炉29连接的第一蒸馏罐34,通过第二烟管32a与所述第一蒸馏罐34连接的第二蒸馏罐40,通过第三烟管32b与所述第二蒸馏罐40连接的消烟罐47。所述第一烟管32上设有烟气调节阀33。所用蒸馏罐34的数量依照用户的不同需求而不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时云,未经吴时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9358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升流式滤层-浮床净水装置
- 下一篇:一种磁性脱磷污水处理装置及其除磷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