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手扶自走式割晒机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92942.1 | 申请日: | 2009-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4941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25 |
发明(设计)人: | 李长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长民 |
主分类号: | A01D43/04 | 分类号: | A01D43/04;A01D34/30;A01D69/06;A01D57/06;A01D57/02;A01D67/00;B60K17/04 |
代理公司: | 延边科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金国荣 |
地址: | 1337***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扶 割晒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业机械,特别是涉及一种手扶自走式割晒机。
背景技术
我国是农业大国。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不断减少,从而使实现农业机械化迫在眉睫。根据市场需要,目前我国已经研制出了多种割晒机,但是这些农业机械大多体积较大,重量大,转向困难,不便于运输,而且割倒的农作物不够整齐,不利于小户农民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谷物摆放整齐,转向灵活、作业效率高、坚固耐用、使用寿命长的手扶自走式割晒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手扶自走式割晒机包括行走机构和切割机构,所述行走机构包括发动机、用于传递动力的动力输出轮、把手和行走轮。所述切割机构设有通过皮带与所述动力输出轮连接的离合器皮带轮,所述离合器皮带轮的一侧与装有离合器的离合器轴的一端相连,所述离合器轴的另一端连接有相互啮合的第一、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的输出轴下端连接有依次啮合的第三、第四和第五锥齿轮;所述第四锥齿轮的输出轴上连接有相互啮合的第六、第七锥齿轮,所述第七锥齿轮的输出轴的一端连接有上传动轮,另一端连接有下传动轮,所述上、下传动轮通过传送链或传送带分别与上、下从动轮连接;所述传送链或传送带上设有至少两个以一定间距均匀排列的拨禾器,所述拨禾器由铰接在传送链或传送带上的拨禾齿和与所述拨禾齿相垂直的尾翼构成;所述上传动轮和上从动轮之间、下传动轮和下从动轮之间分别设有用于遮盖所述传送链或传送带的前段部分的]型滑道;所述第五锥齿轮输出轴上连接有传动盘,所述传动盘的一端设有偏心轴,所述偏心轴上连接有连杆的一端,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带有刀齿的正割刀架相连接,所述正割刀架下面设有固定的带有刀齿的副割刀架;所述上下两个传送链或传送带之间设有至少两个带有至少两个拨禾星齿的拨禾星轮,所述拨禾星齿的顶端间距与设置在传送链或传送带上的拨禾齿之间的距离相对应;所述每个拨禾星轮的前面设有分禾器,并在所述拨禾星轮的中心轴上设有弹簧。
所述行走机构设有三个平行轴,其中,第一轴的一端设有通过皮带传动机构与发动机的输出轴连接的离合器,另一端设有动力输出轮,中间设有滑动变速主动齿轮;第二轴上设有一挡被动齿轮、二挡被动齿轮和倒挡滑动双联齿轮;第三轴上设有倒挡被动双联齿轮,所述倒挡被动双联齿轮与最终被动齿轮相连接,所述最终被动齿轮与差速器总成相连接,差速器总成输出轴的两端分别与半轴相连接,两个行走轮分别固定在两个半轴上。
所述差速器总成由一字轴、行星齿轮及半轴齿轮构成。
所述相互啮合的第一、第二锥齿轮,依次啮合的第三、第四和第五锥齿轮,相互啮合的第六、第七锥齿轮外设有箱式或密封式壳体。
由于本实用新型手扶自走式割晒机的拨禾器设置于传送链或传送带上,需要完成拨禾作业时,拨禾器上的拨禾齿竖立,完成拨禾作业后在谷物秸秆的作用下拨禾齿伏倒,不再对谷物秸秆形成推力,克服了现有割晒机的拨禾器为固定结构,完成拨禾作业后还继续向后推谷物秸秆,从而造成秸秆倒伏、排列不整齐或随传送链或传送带旋转的缺陷;由于本实用新型手扶自走式割晒机的行走机构是齿轮变速,差速器转向,因而具有转向灵活、驾驶方便等优点,克服了现有割晒机半轴齿轮离合转向器转向时,易于造成齿轮、弹簧、拨叉和其它部件损坏的缺陷,确保行走机构结构简单,坚固耐用。
本实用新型手扶自走式割晒机可以将切割机构卸下后与其它农机具配套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手扶自走式割晒机切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手扶自走式割晒机行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手扶自走式割晒机拨禾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手扶自走式割晒机,包括行走机构和切割机构,所述行走机构包括发动机1、用于传递动力的动力输出轮5、把手18和行走轮10。所述切割机构设有通过皮带与所述动力输出轮5连接的离合器皮带轮19,所述离合器皮带轮19的一侧与装有离合器20的离合器轴21的一端相连,所述离合器轴21的另一端连接有相互啮合的第一、第二锥齿轮22、23,所述第二锥齿轮23的输出轴下端连接有依次啮合的第三、第四和第五锥齿轮24、30、3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长民,未经李长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929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