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油罐气力清扫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91635.1 | 申请日: | 2009-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581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张来林;王勇;王振清;李昭;张虎;朱庆芳;金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5D90/00 | 分类号: | B65D90/00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10 | 代理人: | 郭中民 |
地址: | 450052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油罐 气力 清扫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罐的清扫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采用气力方式清扫油罐底部油污的装置。
背景技术
植物油脂一般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在储藏过程中很容易氧化分解,游离脂肪酸含量不断增高,酸价升高,并逐渐酸败变苦。尤其是在空气中的氧气作用下,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的脂肪在“双键”处形成过氧化物,过氧化物再继续分解,则会生成醛类或酮类物质,使得油脂颜色变深,透明度变小,沉淀物增多,最后酸败,产生具有挥发性苦辣气味——哈喇味,使植物油的品质下降或劣变,严重的可丧失商品价值。由于油脂含有胶质等杂质,加之氧化酸败形成的沉淀物,会在静止状态下不断沉淀,经过长时间的储存后,会在罐底堆积挤压形成较难清理的油垢,影响油罐后续使用。因此,在生产中除对储备油采取隔热保温、避光、施加抗氧化剂、气调等技术措施,防止油脂在储存过程的氧化酸败外,还采用循环泵的搅拌功能减少油脂中杂质的沉淀,或者在油罐放完油后,人工进罐扫清。但上述做法存在着费用高、浪费人力物力、效率较低、效果不理想,企业亟待寻找一种简便方法,解决油脚扫清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正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用于油罐气力清扫的装置。该装置不仅操作简便、费用低,还可节省人力、提高工效,较好地解决了大型油罐底部大量的沉积油脚与油垢清扫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述技术措施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油罐气力清扫的装置包括通过支架以架空的方式固定安装在油罐底部的多道环状管道,所述的多道环状管道分别通过连通管件与输气管道相连通,环绕所述环状管道的底面设置有若干个喷口朝向罐底的喷嘴。
本实用新型的油罐底部中心部位设置有排污口,且整个油罐底部呈由周边向中心排污口倾斜的坡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如下:
1、当油罐内的油脂流放完后,可以通过罐体底部安装在环形管道上的下喷嘴喷出气体,在气体冲力作用下,将贴附在油罐底部的油脂沉淀物与杂质吹起,油污沿倾斜罐底流向排污道,最后油污从排污口排出,不仅可节省油罐底部清扫的人力和物力,且还可大大地提高清理工效。
2、在油脂正常储存期间,通过下喷嘴的喷气,可在油脂中起到搅拌作用,防止储存期间油脂沉淀物的下降,减少地面上附着的油污和清扫工作量。
3、在油脂正常储存期间,还可通过下喷嘴朝罐内喷入惰性气体——如氮气等,降低罐内的氧气浓度,实现低氧或缺氧的气调储备,减少油脂氧化,确保储油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序号:1、排污口 2、油罐底部 3、支架 4、环形管道 5、喷嘴6、输气管道。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布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以下将结合实施例(附图)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油罐气力清扫的装置包括通过支架3以架空的方式固定安装在油罐底部的多道环状管道4,所述的多道环状管道分别通过连通管件与输气管道6相连通,输气管道6通过管路与罐外压缩气源相连接;环绕所述环状管道的底面设置有若干个喷口朝向罐底的喷嘴5;所述油罐底部中心部位设置有排污口1,且整个油罐底部2呈由周边向中心排污口倾斜的坡面结构——即呈周边高、中心凹的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工业大学,未经河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916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组合式包装盒
- 下一篇:一种翻车机系统的无线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