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豫东平原县乡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91483.5 | 申请日: | 2009-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137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9 |
发明(设计)人: | 华学礼 | 申请(专利权)人: | 商丘市豫东公路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7/32 | 分类号: | E01C7/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76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豫东 平原县 公路 沥青 混凝土 路面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路路面结构,尤其是涉及豫东平原县乡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
背景技术
我国现行豫东平原县乡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存在一些问题,其主要表现如下:一是设计指标唯一。尽管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中包含弯沉和弯拉应力验算指标,但实际在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中,弯沉成为路面结构设计的唯一指标,也就是说按照现有规范方法,在路面设计弯沉满足的条件下,弯拉应力验算肯定是通过的,使得设计指标成为唯一;二是设计指标不可控制。设计指标应该是路面结构可能产生损坏的控制指标,即设计模型与路面结构损坏模型应该一致,但实际情况告诉我们,弯沉指标无法与多种破坏类型和破坏标准相统一、协调,现有沥青路面的损坏与设计模式大不相同,设计指标形同虚设;三是理论验算定条件不准确。按照现有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在进行沥青路面结构弯拉应力验算时,假定层间接触条件是连续接触,在这种条件下进行应力验算,半刚性基层顶面的沥青面层处于受压状态,所以沥青面层不会发生弯拉疲劳破坏。实际上,很难做到沥青层与半刚性基层的连续,即使是沥青的上、中、下面层之 间,由于施工污染、施工的非连续性等原因,沥青层之间都有可能是部分连续或者滑动的,在荷载、水等外界因素的作用下,层间界面连接状态的改变是必然的,因此路面结构设计时的假定条件是不准确的,这种情况下,理论验算结果的准确性可想而知;四是对其他路面结构形式限制。由于沥青路面弯沉设计指标的存在和指标标准的不断提高,在国外大量成功应用的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在我国无法得到应用,尽管规范中也列出了柔性基层的结构形式,实际上从设计指标本身就已经决定了柔性结构不可能应用的命运;五是弯沉回归公式不可随意外延。1978年柔性路面设计规范中的弯沉公式是现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的基础,原来的弯沉与累计通行轴载次数的关系式是根据对当时国内沥青路面结构和路况条件进行调查回归得到的,现在路面结构形式以及交通荷载情况与30年前有很大的不同,决定路面设计的关键指标弯沉公式多年来虽几经修正,但其对现有条件交通条件荷路面结构形式下的适应性值得怀疑;六是路面材料设计参数与实际路用性能缺乏关联性;路面设计采用理论计算方法,看似很先进,实际上材料设计参数一般只是通过室内试验确定。国外很多研究表明,路面材料在实际使用过程,其室内性能与路用性能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很好的相关性,而我们的设计人员在路面结构设计过程中,一般仅通过取规范推荐的材料参数中值的简单办法进行设计,更谈不到去建立 路面材料室内力学性能与野外路用性能的关系,所以其设计过程实际上只是个形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我国路面设计规范指导下,根据一个地区的气候、土壤地质条件和材料来源等进行合理的路面结构设计,使路面结构设计规范化、图表化,减少设计工作量,优化路面结构设计,使路面结构设计者在材料选择、厚度确定等方面有较大的选择范围,从而确定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路面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依据公路行驶车辆组成、交通量大小、道路等级对路面的使用要求,结合沿线气候、水文、地质及当地筑路材料的分布、施工经验等情况,确定沥青路面结构层次及厚度。
从豫东平原县乡公路路面结构的研究状况看,在确定低交通量公路典型路面结构时,都采用对交通量和土基进行分级的方法,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结构层厚度,不同的各种组合,设计方法大同小异。大多数公路采用的面层材料是沥青碎石、沥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面层,基层采用的也不外乎我们常用的材料:水泥稳定土(砂砾)、石灰稳定土(碎石土)、水泥石灰稳定土、水泥稳定碎石、级配碎石、天然砂砾等。
本发明的豫东平原县乡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是包 括面层和基层的三层或二层结构,所述的面层采用沥青混凝土或沥青碎石,所述的基层采用水泥石灰土或水泥级配碎或石灰土或石灰稳定土。
作为技术方案优选方式之一是沥青混凝土3cm;3%水泥12%石灰稳定土15cm;10%石灰土15cm;
作为技术方案优选方式之二是沥青碎石3cm,热沥青下封,3%水泥12%石灰土16cm,10%石灰土20cm;
作为技术方案优选方式之三是沥青碎石3cm,热沥青下封,12%石灰土18cm,10%石灰土15cm;
作为技术方案优选方式之四是沥青碎石3cm,热沥青下封,水泥级配碎15cm,10%石灰土20cm;
作为技术方案优选方式之五是沥青碎石3cm,热沥青下封,12%石灰土16cm,10%石灰土15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商丘市豫东公路勘察设计有限公司,未经商丘市豫东公路勘察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9148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