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气相色谱仪气路流程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91145.1 | 申请日: | 2009-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401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21 |
发明(设计)人: | 郑新才;王允志;曹海军;王允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电力公司商丘供电公司;河南省中分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88 | 分类号: | G01N30/88;G01N30/78;G01N30/46 |
代理公司: | 郑州红元帅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7 | 代理人: | 徐皂兰 |
地址: | 476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色谱仪 流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相色谱仪的气路流程,主要应用于绝缘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油中含气量分析。
背景技术
国家标准GB/T 17623-1998《绝缘油中溶解气体组分含量的气相色谱测定法》要求检测7种特征气体即氢(H2)、甲烷(CH4)、乙烷(C2H6)、乙烯(C2H4)、乙炔(C2H2)、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所用仪器为用于绝缘油常规分析的色谱仪,而在电力行业标准DL/T 703-1999就《绝缘油中含气量的气相色谱测定法》中,在7种特征气体的基础上还要求检测氧(O2)、氮(N2),此时需要另一种测量油中含气总量的仪器。在这两个标准中推荐的气路流程中,无论是1个进样口还是2个进样口,目前还没有能够同时进行两个试验的气路流程和相关产品,不但工作效率较低,而且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设计一种新的气路流程,这种气路流程采用两个进样口、三根色谱柱,一个双臂热导检测器,二个氢焰检测器,既可以进行电力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又可以进行油中含气量分析。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气路流程采用两个进样口、三根色谱柱,一个双臂热导检测器,二个氢焰检测器,两个进样口并连接在载气进口,在第一个进样口后面并联连接两根色谱柱,一根色谱柱分离甲烷(CH4)、乙烷(C2H6)乙烯(C2H4)、乙炔(C2H2),经由氢焰检测器检测,另一根色谱柱分离氢(H2)、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经双臂热导检测器第一臂检测氢(H2),一氧化碳(CO)和二氧化碳(CO2),通过双臂热导检测器后经镍触媒转化炉催化,将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转化成甲烷(CH4),再由第二个氢焰检测器检测;第二个进样口后接可分离氢(H2)、氧(O2)、氮(N2)的色谱柱,经双臂热导检测器第二臂检测氢(H2)、氧(O2)、氮(N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用双臂热导检测器的双臂,将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油中含气量分析气路整合在了一起,共用检测器和载气、氢气、空气的气路,两项分析只需要一套气路、一台色谱仪;减少了分析设备的投入,提高了分析人员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色谱仪气路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该气路流程采用两个进样口2、10,三根色谱柱3、5、12,一个双臂热导检测器,第一臂6、第二臂13,二个氢焰检测器4、9,两个进样口2、10并连接在载气进口1上,在第一个进样口2后面并联连接两根色谱柱3、5,色谱柱3分离甲烷(CH4)、乙烷(C2H6)乙烯(C2H4)、乙炔(C2H2),经由氢焰检测器4检测;色谱柱5分离氢(H2)、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经双臂热导检测器的第一臂6检测氢(H2)、一氧化碳(CO)和二氧化碳(CO2),然后经镍触媒转化炉8催化,将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转化成甲烷(CH4),再由第二个氢焰检测器9检测;第二个进样口10后面接可分离氢(H2)、氧(O2)、氮(N2)的色谱柱12,经双臂热导检测器的第二臂13检测氢(H2)、氧(O2)、氮(N2);氢气进口11连接氢气源,为氢焰检测器4、9提供燃气,并且为镍触媒转化炉8提供反应所需氢;空气进口15连接空气源,为氢焰检测器4、9提供助燃气;针型阀7、14分别接在热导检测器的双臂后,用于调节色谱柱流速。
该气路流程的工作过程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电力公司商丘供电公司;河南省中分仪器有限公司,未经河南省电力公司商丘供电公司;河南省中分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9114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除雪器
- 下一篇:船用人体势能驱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