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的绝缘子泄漏电流集流环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91129.2 | 申请日: | 2009-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645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赵健宾;杨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电力公司焦作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2 | 分类号: | G01R3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415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 绝缘子 泄漏 电流 集流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检测绝缘子表面污秽情况的泄漏电流集流环。
背景技术
高压输电线路绝缘子在长期运行中,大气中的尘埃微粒沉积到其表面形成污秽层,在雾、露、小雨、雪等气象条件下,污秽层中的电解质湿润后,使表面电导率增加,绝缘性能下降,而其中的灰分等保持水分,促进污秽层进一步受潮,从而溶解更多的电解质,形成绝缘子污闪,绝缘子污闪已成为影响供电系统可靠性重要因素之一,为了尽量避免绝缘子污闪的发生,准确实时检测绝缘子表面的污秽情况至关重要。目前通用的方法是在绝缘子上安装泄漏电流集流环来检测绝缘子的表面污秽情况,但现有的泄漏电流集流环大多存在结构均复杂、安装困难等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的绝缘子泄漏电流集流环。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绝缘子泄漏电流集流环,包括绝缘环和电流收集线,所述绝缘环的下表面沿其周向成形有环形的且具有缺口的容纳槽,所述电流收集线嵌入容纳槽内并凸出于绝缘环的下表面,所述绝缘环对应所述缺口处成形有外凸的凸耳,该凸耳开有连通绝缘环顶面和底面的通孔,所述电流收集线的两端通过缺口及通孔引出。
本实用新型还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所述绝缘环由两个半环体对接而成,每一半环体的两端部均向外延伸成形有连接部,相应侧的两个连接部通过紧固件锁紧在一起。
所述绝缘环的侧面均布有数个螺孔,每个螺孔内设有一锁紧螺杆。
上述结构的绝缘子泄漏电流集流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集流环是将电流收集线嵌设在绝缘环下表面的凹腔内形成的,因而结构简单,同时,在将其安装到绝缘子上时,也只需要通过锁紧螺杆将集流环套在绝缘子的铁帽上即可,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绝缘子泄漏电流集流环的仰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绝缘子泄漏电流集流环,包括绝缘环1和电流收集线2,绝缘环1的下表面沿其周向成形有环形的且具有缺口31的容纳槽3,电流收集线2嵌入容纳槽3内并凸出于绝缘环1的下表面,绝缘环1对应缺口31处成形有外凸的凸耳4,凸耳4上开有连通绝缘环1顶面和底面的通孔41,电流收集线2的两端通过缺口31及通孔41引出.安装时,将电流收集线2嵌入容纳槽3内并凸出于绝缘环1的下表面,并将电流收集线2的两端自缺口31及通孔41引出,即可完成泄漏电流集流环自身的安装.
使用时,需将集流环套在绝缘子的铁帽上,将集流环下表面贴在绝缘子的上表面,使电流收集线贴在绝缘子上表面,以有效地收集泄漏电流。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绝缘环1由两个半环体10对接而成,因此安装时无须取下绝缘子串,就能方便地将集流环套在绝缘子上,从而提高了安装效率。每一半环体的两端部分别向外延伸成形有连接部11,相应侧的两个连接部11通过紧固件12锁紧在一起。
在本实例中,所述绝缘环的侧面均布有四个螺孔13,每个螺孔内设有一锁紧螺杆14,通过四个锁紧螺杆14顶住绝缘子铁帽外周壁将集流环固定即可,因而安装非常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电力公司焦作供电公司,未经河南省电力公司焦作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911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