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换电极中封钩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090555.4 | 申请日: | 2009-05-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11493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24 |
| 发明(设计)人: | 葛胜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葛胜国 |
| 主分类号: | C25C3/00 | 分类号: | C25C3/00;C25C3/12 |
| 代理公司: | 洛阳市凯旋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陆 君 |
| 地址: | 471300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极 中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电极辅助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换电极中封钩。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电解槽换电极工作,完全靠换极工使用捞块大耙和撬杠来换电极,工作时,常常只能眼睁睁看着电极上的中封大块掉进电解槽内,换极工对此很无奈,也很头疼的一件事;因为中封大块掉进电解槽内需要四至五人站在温度为960度电解槽边的风格板上,通过齐心协力才能把掉进电解槽内的中封大块捞出,捞出的中封大块有时重达100-300公斤,相当于换了一组电极或几组电极的劳动强度。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电极中封钩,能够降低换极工的劳动强度,避免中封大块掉进电解槽内,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发明目的的;
所述的换电极中封钩,包括:承重杆、竖钩子、横梁,承重杆一端连接竖钩子,承重杆另一端连接横梁,横梁通过支架连接横梁中部的手把构成三角形结构,手把的另一端连接与其垂直的手柄。
所述的换电极中封钩,竖钩子与承重杆三角形结构面的夹角呈锐角,夹角的外角设有加固角。
所述的换电极中封钩,横梁上设有若干个防滑点。
所述的换电极中封钩,横梁与承重杆连接处的外角设有加固角。
所述的换电极中封钩,竖钩子与承重杆、横梁、支架为一根通筋。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换电极中封钩,能够避免电极上的中封大块掉进温度为960度的电解槽内,大大地降低换极工的劳动强度,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换电极中封钩的结构图;
图中:1、手柄;2、手把;3、承重杆;4、竖钩子;5、横梁;6、支架;7、防滑点;8加固角。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更详细的解释本实用新型,文中所述的结构体同样适用于所有类似的换电极中封钩;
如图1所示:该换电极中封钩,包括:承重杆、竖钩子、横梁,承重杆(3)一端连接竖钩子(4),所述的竖钩子(4)与承重杆(3)三角形结构面的夹角呈锐角,夹角的外角设有加固角(8)。承重杆另一端连接横梁(5),所述的横梁(5)与承重杆(3)连接处的外角设有加固角(8)。所述的横梁(5)上设有若干个防滑点(7)。横梁通过支架(6)连接横梁中部的手把(2)构成三角形结构,手把(2)的另一端连接与其垂直的手柄(1)。制作时,竖钩子(4)与承重杆(3)、横梁(5)、支架(6)采用一根通筋。
工作时,换极工可由一个人操作,首先将电解槽内需要更换的带中封大块的电极,通过指挥天车勾住电极上阳极的导杆,同时,去掉阳极导杆与母线连接的小盒卡具,并提起5-10cm,此时,用该换电极中封钩的竖钩子(4)勾住电极上的阳极体,横梁(5)上设置的若干个防滑点(7),卡住电极上阳极的导杆,使该换电极中封钩与带中封大块的电极组合成一体,再指挥天车慢慢拨电极,并通过手把(2)上连接的手柄(1)引导,使带中封大块的重达100-300公斤的电极平稳地移出电解槽。其次,捞净电解槽内移出时掉下的结壳块,最后安装新电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葛胜国,未经葛胜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9055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垫板保护罩
- 下一篇:阀芯的制造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