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菲涅尔面人工晶状体有效
| 申请号: | 200920090414.2 | 申请日: | 2009-05-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04311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7 | 
| 发明(设计)人: | 窦兴旺;弯家立;欧阳娟;张磊;范春伟;丁金聚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宇宙人工晶状体研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F2/16 | 分类号: | A61F2/16 |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 春 | 
| 地址: | 450001河南省郑州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菲涅尔面 人工 晶状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人工晶状体。
背景技术
菲涅尔透镜,镜片表面一面为光面,另一面刻有由小到大的同心圆,它的纹理是利用光的干涉及扰射和根据相对灵敏度和接收角度要求来设计的,简单的说就是透镜的一侧具有等间距的齿纹,通过这些齿纹可以达到对指定光谱范围的光带通(反射或者折射)的作用。
传统的人工晶状体,前后表面的设计均为球面,这样自然就会引入较大的球差,对患者植入手术后的视力效果有较大的负面影响,为了解决球差的问题,国外已有人研制出了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另外,传统的球面人工晶状体中心厚度较大,这样患者手术所需要的切口就大,不利于术后伤口的很快恢复,所以减小人工晶状体的中心厚度也是一直以来本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克服传统球面人工晶状体具有较大球差和较大中心厚度问题的超薄型菲涅尔面人工晶状体。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方案:包括光学透镜和袢,所述光学透镜前表面采用菲涅尔面,后表面采用非球面。
所述的非球面为平面或椭球面或抛物面或双曲面中的一种。
所述的袢至少为两个。
所述的袢为两个。
所述的袢对称的设置在透镜周围。
所述的两个袢对称的设置在透镜周围。
本实用新型人工晶状体光学部分的前表面采用菲涅尔面代替传统的球面,后表面采用了非球面替代传统的球面,在大幅度减小晶体中心厚度的同时也进一步降低了晶体本身的球差,从而能让患者在植入晶体之后具有更加清晰的视觉。患者在植入该产品的过程中,能够减小手术切口至1.5mm,能够增加手术操作的安全性,对眼内组织及角膜内皮损伤较小,术后患者视力恢复迅速,超微切口对角膜形状的影响极小,手术前后散光度数几乎不改变,且利于创口的愈合,同时该类型人工晶状体的球差能够得到有效地控制,另外,和传统人工晶状体相比,本产品因具有较小的质量而降低了眼球在转动过程中的惯性,具有更加优良的功能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光学透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述的一种菲涅尔面人工晶状体,包括光学透镜2和两个对称的设置在光学透镜周围的袢1,所述光学透镜前表面采用菲涅尔面,后表面采用非球面。
如图3所示的光学透镜菲涅尔面中,每一个独立环面都是各自所属球面的一部分,所有球面的球心均处在相同的光轴上,各环面的曲率半径按照一定规律从里向外逐级增大,使得各个环型面同人工晶状体后表面的非球面组合之后均具有相同的屈光度,例如:对于屈光度为20D的人工晶状体,其边缘部分所采用的四个菲涅尔环型面的曲率半径从里向外逐渐由7.71mm增大到7.74mm,各个具有不同曲率半径的环型面同后表面的非球面组合之后,均能达到相同的屈光度20D,同传统设计前后表面均为球面的方式相比,人工晶状体的中心厚度得到了大幅度的减小,同时通过非球面的引入也可以有效地控制该人工晶状体的球差。
所述的非球面为平面或椭球面或抛物面或双曲面中的一种。
所述的袢可以是两个以上,对称的设置在透镜周围。
本实用新型菲涅尔面人工晶状体为人工光学植入物,适用于植入白内障患者的眼内。患者在植入该产品的过程中,能够减小手术切口至1.5mm,能够增加手术操作的安全性,对眼内组织及角膜内皮损伤较小,术后患者视力恢复迅速,超微切口对角膜形状的影响极小,手术前后散光度数几乎不改变,且利于创口的愈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宇宙人工晶状体研制有限公司,未经河南宇宙人工晶状体研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904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