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塔状发光二极管灯泡散热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90055.0 | 申请日: | 2009-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627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叶瞰晖;李聚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瞰晖 |
主分类号: | F21V29/00 | 分类号: | F21V29/00;F21V15/02;F21V23/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8030 河南省鹤***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二极管 灯泡 散热 结构 | ||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照明灯泡,具体是一种利用发光二极管发光的塔状发光二极管灯泡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目前有关半导体发光二极管灯泡的技术很多,大都包括螺旋灯口、壳体、降压整流器、多个发光二极管。但灯泡内的发光二级管多排列在同高度的平面位置,也有在灯芯柱的柱壁上排列设有多个发光二极管。由于发光二极管的散射角度小,最大为120°,方向性强及管子之间亮度相互吸收的特点,这样就造成了发光二极管灯泡发光角度小,发光亮度不均匀。且没有散热装置及散热装置设计不合理,降低了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循环散热,发光角度增大,提高了发光效率的塔状发光二极管灯泡散热结构。其螺丝口2设置在PVC塑料灯壳11上端,透明灯罩1装置在PVC塑料灯壳11下端,发光组件设置在PVC塑料灯壳11内中部,透气装置设置在PVC塑料灯壳11上下两端。由于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发光二极管呈塔状排列,克服了发光二极管单向发光的缺点,使发光体的发光角度增大,发光亮度均匀,大大提高了发光效率20%-30%。设计了上、中、下三层透气孔,形成了气流循环,可快速将热量排出,使灯泡内的温度与环境温度达到平衡,延长了使用寿命。且具有制造成本低,体积小、耗电量小等特性。
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剖视结构图
图2是图1的A-A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螺丝口2设置在PVC塑料灯壳11上端,透明灯罩1装置在PVC塑料灯壳11下端,发光组件设置在PVC塑料灯壳11内中部,透气装置设置在PVC塑料灯壳11上下两端;透气装置由下透气孔8设置在PVC塑料灯壳11下端及印刷电路板3下部,上透气孔9设置在PVC塑料灯壳11上端与螺丝口2的连接处。
如图1、图2所示,发光组件由多个发光二极管6用管脚引线5串联焊接在印刷电路板3下部,且呈塔状排列,每层的管脚引线5长度不同,最底层管脚引线5同印刷电路板3之间的距离为10MM;和螺丝口2的底部电极和螺口灯头壁电极相连接,透气孔10等距设置在印刷电路板3上。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上、中、下三层透气孔,灯泡在工作时,因发光二极管led管子产生热量,使外部气流从灯泡下透气孔进入,经发光二极管led管脚通过印刷电路板上的透气孔,再从灯泡上透气孔流出,可快速将热量排出,在整个灯泡内形成气流循环,再利用金属管脚引线散热,从而使灯泡内的温度与环境温度平衡,延长了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瞰晖,未经叶瞰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900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能热交换装置
- 下一篇:一种LED灯用的铝制散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