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医用输液报警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089952.X | 申请日: | 2009-04-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84742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0 |
| 发明(设计)人: | 许婷;田峰;夏孟超;梁释如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中医学院;田峰;夏孟超 |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 |
| 代理公司: | 郑州天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聂孟民;宋金鼎 |
| 地址: | 450008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医用 输液 报警器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医用输液报警器。
二、背景技术
目前的输液报警器林林总总,但却没有在医院里寻觅到它们的踪影,一是因为报警器属于附带产品,成本高,不被接受,二是现有的报警器具有一定程度的安全隐患,医院避免发生纠纷。现虽有一种为医院用的报警器,但该报警器是利用光电的变化来制作的输液报警器,即光电类的,如专利号为200420051970光电类报警器,光电内的产品在国内市场上,价格均在30~100元之间,甚至是百元以上,在一般基层的医院里是不容易得到推广的,另一类的报警器是探针等输液报警器,与液体接触的这些报警器装置不能保证为一次性使用,存在了安全隐患。
三、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和就是提供一种医用输液报警器,可有效解决现有报警器成本高,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输液瓶底部装有壳体,壳体底部上开有和输液瓶底部的孔槽相对应的孔洞,壳体内底部上有和导线相连接的第一金属箔片,第一金属箔片上方经弹簧垫片和弹簧装有第二金属箔片,弹簧和导线相连接,第二金属箔片经连接线穿过置于孔洞下方的橡皮垫和输液瓶内的浮球相连接,导线和由开关、蜂鸣器、电池串联在一起构成的报警电路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新颖独特,成本低,使用安全,是医疗器械上的创新。
四、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由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输液瓶11底部装有壳体13,壳体底部上开有和输液瓶11底部的孔槽6相对应的孔洞15,壳体内底部上有和导线7相连接的第一金属箔片14,第一金属箔片14上方经弹簧垫片8和弹簧4装有第二金属箔片9,弹簧4和导线7相连接,第二金属箔片9经连接线5穿过置于孔洞15下方的橡皮垫12和输液瓶11内的浮球10相连接,导线7和由开关3、蜂鸣器2、电池1串联在一起构成的报警电路相连接。
为了保证使用效果,所说的壳体经螺纹旋装或卡装在输液瓶底部上;所说的第二金属箔片9上有挂钩16,连接线5经挂钩连接在第二金属箔片9上;所说的橡皮垫上有连接孔(图中未画出),连接孔的直径大于连接线的直径,连接线穿过连接孔和浮球10相连接,橡皮垫还可以是和输液瓶底部的孔槽6相配应的橡皮塞;所说的开关3还可以经插口插装在壳体上,方便安装使用;所说的橡皮垫、连接线、浮球分别为化学物质稳定的医用材料制成的橡皮垫,连接线和塑料浮球。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情况是,揭开输液瓶底部孔槽6上的密封层,将浮球10从孔槽6内投入输液瓶中,橡皮垫置于输液瓶底部的孔槽6上面,连接线挂接在第二金属箔片9上的挂钩16上,使壳体底部的孔洞15和输液瓶底部的孔槽6相对应,即可,安装方便且可以反复使用,降低了成本;使用安全,因与药液接触的是医用材质的塑料浮球和橡皮垫,化学物质稳定的连接线,橡皮垫、浮球和连接线均为一次性使用,浮球脱离液面,利用自身重力拉直连接线,带动第二金属箔片9和第一金属箔片14闭合,蜂鸣器报警,提醒人们可以更换药瓶,其作用针对性强;所利用的原理实际上就是一个“拉灯”原理,浮球拉直连接线,第二金属箔片在线的带动下与第一金属箔片闭合,橡皮垫与第二金属箔片9有连接线连接,无外力作用下开启的状态,亦可直接用闸刀的方式的开关,在无外力作用是开启,在线带动下可闭合。
本实用新型造价低廉,使用安全,不影响药液,不改变瓶内的稳定环境,针对性强,能够起到报警,提示人们更换药瓶,结构简单,适合推广使用,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中医学院;田峰;夏孟超,未经河南中医学院;田峰;夏孟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8995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