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包覆料表面全包覆塑料型材挤出模具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88114.0 | 申请日: | 2009-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2966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1 |
发明(设计)人: | 朱华;刘军团;李乾斌;程伟;牛晶仁;付中明;黄福生;丁红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市建园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7/30 | 分类号: | B29C47/30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郭中民 |
地址: | 471900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包覆料 表面 全包覆 塑料 挤出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塑料型材的生产设备,尤其是涉及中空塑料型材的双包覆料表面全包覆塑料型材挤出模具。
背景技术
在加工型材表面部分包覆物料时,一般采用的表面全包覆塑料型材挤出模具,采用一台共挤机,在型材的表面复合共挤出一层物料,实现改善型材的外观或提高产品质量等功能,提高型材产品的竞争力。但是由于共挤流道只采用了一个共挤机供料,所以现有的塑料型材挤出模具只能在型材表面挤出一种单一材料的包覆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包覆料表面全包覆塑料型材挤出模具,该双包覆料表面全包覆塑料型材挤出模具针对塑料中空型材,解决全包覆共挤出模具表面包覆物料单一的问题。通过对两种不同的共挤物料在口模中单独排布共挤流道,克服了全包覆共挤出模具表面包覆物料单一的问题,实现型材表面的包覆料根据使用环境的需要进行选择和搭配,提高型材产品的竞争力并降低成本,有效地提高了模具产品的技术水平。
为实现上述发明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包覆料表面全包覆塑料型材挤出模具,包括成型板、预成型板、压缩板、芯体固定板、分流内芯固定板、过渡板及连接体;所述基材型坯流道的外表面分别设有两个独立的衣架流道A和衣架流道B,由所述衣架流道A和衣架流道B共同形成一个完整但又各自独立的表面全包覆成型流道,所述成型流道外表面设有均压环,在均压环与衣架流道A和衣架流道B之间设有台阶流道,所述的衣架流道A和衣架流道B分别连接接口。
所述的双包覆料表面全包覆塑料型材挤出模具,所述成型板、预成型板、压缩板、芯体固定板、分流内芯固定板、过渡板及连接体由螺钉紧固连接。
所述的双包覆料表面全包覆塑料型材挤出模具,成型板、预成型板、压缩板、芯体固定板、分流内芯固定板、过渡板及连接体由加工销钉将相邻的零件定位。
所述的双包覆料表面全包覆塑料型材挤出模具,在芯体固定板上设置有芯体8。
所述的双包覆料表面全包覆塑料型材挤出模具,在分流内芯固定板上设有分流内芯。
所述的双包覆料表面全包覆塑料型材挤出模具,在所述成型板、预成型板、压缩板、芯体固定板、分流内芯固定板、过渡板及连接体中心部位设置型腔,所述的型腔为流道的外轮廓。
所述的双包覆料表面全包覆塑料型材挤出模具,所述芯体及分流内芯为流道的内轮廓。
所述的双包覆料表面全包覆塑料型材挤出模具,在口模上设置两个独立的衣架流道A和衣架流道B,所述衣架流道A和衣架流道B共挤流道设置在口模板之间,并与基材型坯流道垂直。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越性;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包覆料表面全包覆塑料型材挤出模具,解决全包覆共挤出模具表面包覆物料单一的问题;通过对两种不同的共挤物料在口模中单独排布共挤流道,采用两台共挤机对每个流道单独供料;本实用新型充分解决了全包覆共挤出模具表面包覆物料单一的问题,实现型材表面的包覆料根据使用环境的需要进行选择和搭配,提高型材产品的竞争力并降低成本,有效地提高模具产品的技术水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成型板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预成型板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成型板、预成型板、压缩板、芯体固定板、分流内芯固定板、过渡板及连接体叠加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1、成型板,2、预成型板,3、压缩板,4、芯体固定板,5、分流内芯固定板,6、过渡板,7、连接体,8、芯体,9、分流内芯,10、接口,11、衣架流道A,12、衣架流道B,13、型坯,14、均压环,15、台阶流道,16、螺孔,17、成型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下面的实施例,可以更详细地解释本实用新型;但是应当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下述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市建园模具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洛阳市建园模具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881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