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二叶恒速变距螺旋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87537.0 | 申请日: | 2009-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540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孙楚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楚 |
主分类号: | A63H27/133 | 分类号: | A63H27/133 |
代理公司: | 武汉楚天专利事务所 42113 | 代理人: | 石东红 |
地址: | 430016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叶恒速变距 螺旋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航模,具体说是一种二叶恒速变距螺旋桨。
背景技术
现在的模型飞机多采用变速定距螺旋桨,通常的螺旋桨是发动机直接带着转,要减速就把发动机的速度降下来,这样的效率不高。通过改变发动机转速来改变桨叶的拉力,虽然在额定速度下可以达到较高的效率,但是对不同速度的适应力差,同时浪费动力源料,限制了飞行器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二叶恒速变距螺旋桨,通过独立的微型电机用很小的耗能来控制飞机的行进速度。
所述二叶恒速变距螺旋桨,其特征是:该变距螺旋桨的前端有调速罩固定连接发动机轴,调速罩的侧壁径向相对开有一对同轴通孔,二个桨轴分别相对穿入通孔内且轴承套接在圆柱状桨轴上,二个桨根分别通过二个桨轴的端部各固定一个轴齿,轴齿平面与浆轴的中心线垂直,与轴齿平面垂直设有调角齿轮且轴齿的顶齿分别与调角齿轮啮合;调速罩内底部固定桨角控制电机,齿轮组将桨角控制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与齿轮轴相连,齿轮轴作为调角齿轮的动力轴;调速罩的底端固定连接发动机轴,发动机轴内有线路将桨角控制电机和外部总控制电路相连。
本实用新型实用性强,节省模型飞机的能源,同时增加发动机的寿命,提高整机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桨根,2-桨轴,3-调速罩,4-通孔,5-轴齿,6-调角齿轮,7-桨角控制电机,8-齿轮组,9-齿轮轴,10-发动机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如图1中所示二叶恒速变距螺旋桨,其特征是:该变距螺旋桨的前端有调速罩3固定连接发动机轴10,调速罩3的侧壁径向相对开有一对同轴通孔4,二个桨轴2分别相对穿入通孔4内且轴承套接在圆柱状桨轴2上,二个桨根1分别通过二个桨轴2的端部各固定一个轴齿5,轴齿5平面与浆轴2的中心线垂直,与轴齿5平面垂直设有调角齿轮6且轴齿5的顶齿分别与调角齿轮6啮合;调速罩3内底部固定桨角控制电机7,齿轮组8将桨角控制电机7的动力输出轴与齿轮轴9相连,齿轮轴9作为调角齿轮6的动力轴;调速罩3的底端固定连接发动机轴10,发动机轴10内有线路将桨角控制电机7和外部总控制电路相连。
如图中所示,发动机轴10恒定旋转,由于发动机轴10通过调速罩3与螺旋桨的浆轴2固定,带动螺旋桨恒定旋转。
当需要改变飞行速度时,保持发动机的速度不变,通过调整桨叶角来完成。
总控制电路将计算后的电流信号通过发动机轴10的内部线路传到桨角控制电机7。桨角控制电机7开始工作,动力从桨角控制电机7的输出轴和齿轮组8传到齿轮轴9,齿轮轴9开始旋转并带动调角齿轮6旋转;这时,与调角齿轮6相啮合的二轴齿5也开始转动,并带动桨轴2、桨根1与桨叶同时自轴转动,桨叶角也就是螺距相继发生了改变,最终达到调整飞机速度的目的。由以上分析可知桨角控制电机7仅需作微小的转动就能够明显改变螺旋桨的浆角,从而改变飞机的推进力,依此控制飞机的行进速度,可以大幅降低发动机改变转速的能耗,避免了因此带来的技术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楚,未经孙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875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烟气湿法脱硫吸收塔
- 下一篇:测量精轧机轧辊轴轴向窜动量的专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