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密度池塘养殖的循环水处理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087164.7 | 申请日: | 2009-07-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30847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31 |
| 发明(设计)人: | 黄峰;文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峰 |
| 主分类号: | A01K63/04 | 分类号: | A01K63/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30023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高密度 池塘 养殖 循环 水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处理系统,特别是一种高密度池塘养殖的循环水 系统。所谓高密度池塘养殖是指每0.067公顷的鱼类养殖产量达到1000Kg以 上。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淡水鱼养殖多数采用在池塘内静水封闭养殖的方式,由于在养殖 过程中人工投放的各种饲料、药物,以及粪便、杂草等的污染,使得各种寄生 虫、微生物、细菌在池塘内极易滋生,极易导致水质变差。另一方面随着环境 污染的日趋严重,含有各种重金属元素、农药、化学药品的污水也往往通过自 然水体向低处池塘汇集,导致池塘内水质受到严重污染的同时,影响池塘内鱼 虾的生长,使鱼虾的发病率升高,或是鱼体内超标含有多种细菌毒素、各种重 金属元素、农药残留等致癌物质。很明显,现阶段的池塘养殖只有提升其相关 技术装备,才能得以持久发展,因此,采用各种方法对池塘内的静水水体进行 一定的处理是必须的,也是未来我国池塘养殖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样既有 利于改善养殖环境,减少养殖水体本身的污染,降低鱼虾的发病率,提高池塘 养殖的渔产量,使池塘养殖生产能够沿着健康持续的轨道发展,也有利于提高 养殖产品的质量,减少各种重金属、渔药、细菌毒素在鱼产品体内的残留,提 高渔产品的食品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高密度池塘养殖的 循环水处理系统。该系统可以安装在池塘堤边,通过过滤池塘中的养殖水体, 使得养殖水体循环利用,在改善水质的同时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减少鱼虾病 害发生,从而降低养殖生产中使用渔药和大量换水的成本,提高养殖产量,增 加养殖效益。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密度池塘养殖的循环水系统,其包括在一长方体槽 形空间内使用与槽形底面垂直的多个防水隔墙分隔形成的多个功能区,所述功 能区包括水平排列并顺序连通的沉淀室、多级过滤室和杀菌消毒室,其特征在 于:所述沉淀室上部设置有进水口,所述杀菌消毒室上部设置有出水口,所述 多个防水隔墙使得被处理的污水在多个功能区之间呈W形上下连续流动。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多级过滤室由顺序连接的第一过滤室、第二过滤室、 第三过滤室、第四过滤室组成。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第一过滤室中设置有水处理塑料填料进行过滤吸 附;在所述第二过滤室中设置有珊瑚石和珊瑚砂进行过滤吸附;在所述第三过 滤室中设置有细石进行过滤吸附;在所述第四过滤室中设置有活性炭进行过滤 吸附;所述在杀菌消毒室内设置有紫外灯,利用紫外线对过滤后的水进行消毒 杀菌。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沉淀室中垂直设置有通向第一过滤室的过滤通 道,所述过滤通道的入口设置在沉淀室的上部,出口设置在第一过滤室的下部; 在所述过滤通道中设置有过滤海绵进行过滤吸附。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过滤室和所述第二过滤室在上部连通,所述第 二过滤室和所述第三过滤室在下部连通,所述第三过滤室和所述第四过滤室在 上部连通,所述第四过滤室和杀菌消毒室在下部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长方体槽形空间的尺寸为长9800mm、宽1000mm、 高1000mm;其中分隔出的所述沉淀室长1000mm,所述第一过滤室长2000mm, 所述第二过滤室长2000mm,所述第三过滤室长2000mm,所述第四过滤室长 1500mm,所述杀菌消毒室长1000mm;所述沉淀室中垂直设置的所述过滤通 道长200mm。
本实用新型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1.该系统结构简单易于实施。
2.该系统采用的W形横向水流方式,节省抽水所用电量。
3.该系统对养殖污水进行循环处理,采用物理过滤吸附方式,减小对水
质的污染,节约换水量,提高渔产品的食品安全性。
4.该系统采用紫外线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杀菌,降低养殖对象的发病率。
说明书附图
图1为高密度池塘养殖的循环水处理系统的正视图;
图2为图1中A-A截面的侧视图;
图3为图1中B-B截面的侧视图;
图4为图1中C-C截面的侧视图。
图中标记:T1-进水口,T2-过滤通道,T3-出水口,S-沉淀室、F1-第一过 滤室,F2-第二过滤室,F3-第三过滤室,F4-第四过滤室,D-杀菌消毒室。
图中标记的尺寸单位为毫米(mm)。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峰,未经黄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8716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