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太阳能充电电源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86785.3 | 申请日: | 2009-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18048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03 |
发明(设计)人: | 张健;袁钰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健;袁钰 |
主分类号: | H02N6/00 | 分类号: | H02N6/00;H02J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74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太阳能 充电 电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源,尤其是一种新型太阳能充电电源。
背景技术:
太阳能是能量来源的一种型式,面对地球资源日益短缺的今日,和传统上利用石化燃料或核能所驱动的电力所引发的污染和安全问题,太阳能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替代性能源,许多先进国家及大型企业皆相继投入此领域,致力于发展替代性能源。然而,问题是太阳能不能被方便利用,缺少一种太阳能充电电源中间技术。
本实用新型可以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型太阳能充电电源,该电源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所产生的电能能得到方便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太阳能充电电源,该电源设有多个电压输出档,用于对外界供电。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太阳能充电电源,它包括壳体(4)、太阳能电池板(6),太阳能电池板(6)安装于壳体(4)表面,其特征在于:壳体(4)表面还由连接轴(13)连接有一弧形防护罩(5),防护罩(5)上设有一固定扣卡(12);壳体(4)一侧设置有多档滑动开关(10)、指示灯(11),壳体(4)内部安装有电路板(7),电路板(7)通过输出导线(8)与输出接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指示灯(11)是发光二极管LED。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防护罩(5)由透明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1)有多个电压输出档,有选择性,方便用电。
(2)太阳能转化率高,使用寿命长。
(3)结构简单,方便制造,容易推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管理电路的结构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防过充接口电路(1)的实施例。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供给电路(2)中的稳压限流电路(2A)的实施例。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供给电路(2)中的低压保护电路(2B)的实施例。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多档电压输出电路(3)的实施例。
图1~3中,4.壳体,5.防护罩,6.太阳能电池板,7.电路板,8.输出导线,9.输出接口,10.多档滑动开关,11.指示灯,12.固定扣卡,13.连接轴。
图4~8中,1是防过充接口电路,2是供给电路,2A是稳压限流电路,2B是低压保护电路,2C代表指示灯灯口,P1代表电压接口,3是多档分压输出电路,3A是供电保护电路,3A1代表限流电路,3A2代表过压保护电路,3B是分压电路,K1、K2、k3是转换开关的输出端口,BT代表蓄电池,G1-G5代表三极管,P1_P3代表输出端口,D1-D5代表二极管,R1-R10代表电阻,C、C1一C2代表电容。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3可知,一种新型太阳能充电电源,它包括壳体(4)、太阳能电池板(6),太阳能电池板(6)安装于壳体(4)表面;壳体(4)表面还由连接轴(13)连接有一弧形防护罩(5),防护罩(5)上设有一固定扣卡(12);壳体(4)一侧设置有多档滑动开关(10)、指示灯(11),壳体(4)内部安装有电路板(7),电路板(7)通过输出导线(8)与输出接口连接。
所述的指示灯(11)是发光二极管LED。
所述的防护罩(5)由透明材料制成。
所述的一种新型太阳能充电电源可以用于太阳能电动车、太阳能广告牌、太阳能路灯等领域,是一种环保电源。
由图4~8可知,结合附图以及附图中给出的实施例可以看出:充电接口电路(1)是一个由三极管G1、G2,稳压二极管D1,二极管D2搭接而成的防过充电路,输入电压端接在二极管:D2的正极和三极管G1集电极的连接点上。
供给电路(2)由稳压限流电路(2A)、低压保护电路(2B)和指示灯灯口(2C)组成,稳压限流电路(2A)设置在输出电压和指示灯灯口电压线端之间,低压保护电路(2B)串连在指示灯灯口接地线中间。供给电路(2)中的稳压限流电路(2A)是由集成块I~M368N和外围配套的电阻R1、R2、R3、R4,二极管D3、D4.搭接而成,集成块LM368N第8脚通过转换开关和转换触点K1接在蓄电池(BT)的输出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健;袁钰,未经张健;袁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8678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称重的便携电子装置
- 下一篇:一种贫煤气交换旋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