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化避雷器有效
| 申请号: | 200920086680.8 | 申请日: | 2009-06-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656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 发明(设计)人: | 杜忠东;王湘汉;谢尧平;唐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C7/12 | 分类号: | H01C7/12;G01R19/00 |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王和平 |
| 地址: | 43007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化 避雷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系统各个电压等级的变电站及输电线路上的智能化避雷器,特别是一种具有双重防暴和监测功能的避雷器。
背景技术
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属氧化锌避雷器凭借其优异的技术性能取代了传统阀式避雷器,并在我国的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电力系统中使用量较大的重要装置之一,它能有效保护电气设备免遭过电压危害,但避雷器性能的优劣对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有着重大影响。但由于在运行过程中金属氧化锌避雷器长期承受运行电压的作用,阀片将逐渐劣化;同时结构不良导致密封不严,使阀片容易受潮,泄漏电流又会加剧劣化,从而进一步导致泄漏电流增大;另外泄漏电流中的阻性成分将产生有功损耗(避雷器阀片劣化主要体现在阻性电流分量的变大),使阀片升温,严重时可能形成热崩溃导致避雷器损坏或爆炸,进而引发大面积停电事故。
由于避雷器一般安装的环境差和分散性大,所以进行现场检测避雷器优劣和定期进行试验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目前采用在线实时监测是一个理想的手段。在此问题上,若对避雷器本体上进行改进,同时加装智能化的监测仪器,则可实时监测避雷器的运行状态,在不停电的情况下随时了解避雷器的状态,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和事故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避雷器本体因自身缺陷而损坏甚至爆炸的问题,同时装设可监测放电次数及监测避雷器泄漏电流的检测仪,将为电力部门判断电网上避雷器的运行情况提供重要的依据,从而有效保证变电站及线路在出现故障状态时,及时、快速地发现及更换,保证了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是:这种智能化避雷器,包括:压力阀、复合外套、氧化锌阀片、密封圈、防暴环氧管、复合伞套、金属外壳、监测电路、指示器、放电计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锌复合外套避雷器的内部设有防暴环氧管,在上端或下端设有密封圈和压力阀与指示器连接,在避雷器外部装设有监测仪与指示器连接,监测电路将对避雷器进行监测,放电计数器与避雷器相连接。
所述防暴环氧管设置有防暴槽和防暴胶,防暴槽可以是在环氧管上任意对称的,十处以下非多边形孔槽,防暴胶填充在防暴槽内。
所述防暴胶在温度100℃以下软化的任意绝缘材料。
所述密封圈和压力阀与避雷器本体金具连接,密封圈设在避雷器上下内部法兰与防暴环氧管连接处,压力阀与法兰外露面连接。
所述的监测仪由金属外壳、监测电路、指示器、放电计数器组成,监测电路的输入与氧化锌阀片两端连接,监测电路的输出分别与指示器和放电计数器连接,金属外壳将监测电路封装在内部。
所述的复合伞套其置于金属外壳外侧。
所述放电计数器与避雷器相下端连接,其置于金属外壳外侧。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的比较试验证明:由于将可能因避雷器自身原因造成的泄漏电流增大,导致避雷器内部热量过高产生的爆炸;或因避雷器结构不良导致密封不严,使阀片容易受潮,引发的压力变化。所述防暴环氧管将在内部提前释放阀片的压力,同时密封圈及压力阀会动作,触动指示器显示该避雷器存在缺陷或已损坏。双重防暴功能将有效避免由于避雷器内部缺陷引起的爆炸事故,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可靠性。
避雷器在使用中经受引线拉力、线震、风摆、冰雪等的作用。上、下法兰与防暴环氧管的粘接部分是避雷器负载力传递区域,也是密封技术的薄弱环节。通过采用高温、高强度密封圈和压力阀是可以解决避雷器密封问题,消除了能引起呼吸作用的空腔,解决了防止内部元件受潮的技术关键。
为取得良好的防爆性能在环氧玻璃纤维筒加工出形槽,并用专用防暴胶填充,形槽在避雷器故障时起排气作用,防暴胶保证注塑时硅橡胶不至于进入环氧玻璃纤维布筒内腔。
监测仪与避雷器本体连接,在避雷器正常动作下,放电计数器将有效记录避雷器的动作次数,同时当避雷器存在缺陷或已损坏时,指示器将显示该避雷器是否应检修或更换。
附图说明
附图1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暴环氧管对称椭圆型槽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暴环氧管长方形槽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暴环氧管对称小圆孔型槽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1是整体刨视立体图。
图中标号说明:1-压力阀,2-复合外套,3-氧化锌阀片,4-密封圈,5-防暴环氧管,6-复合伞套,7-金属外壳,8-指示器,9-放电计数器,10-监测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8668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