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合体工作管及太阳能蒸汽发生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86620.6 | 申请日: | 2009-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355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8 |
发明(设计)人: | 王华锵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华锵 |
主分类号: | F24J2/46 | 分类号: | F24J2/46;F24J2/52;F24J2/34;F24J2/10;F24J2/54 |
代理公司: | 武汉荆楚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15 | 代理人: | 王健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体 工作 太阳能 蒸汽 发生 装置 | ||
1.一种合体工作管,其特征在于:有一个两端封闭的聚焦管(40),所述聚焦管(40)集光面的内壁上固定有储热材料(41),聚焦管(40)内部储热材料(41)的上方沿管长方向设置有输汽管(42)和给水管(43),所述输汽管(42)和给水管(43)的一端穿过聚焦管(40)的一端通向外部,输汽管(42)的另一端为蒸汽入口,聚焦管(40)内部的给水管(43)上对应储热材料(41)设置分布有喷水口(44),所述聚焦管(40)的外壁上密封包容有绝热管(20),绝热管(20)的长度方向上对应聚焦管(40)的集光面制有条状开口,在绝热管(20)与聚焦管(40)之间装有绝热材料或抽成真空,绝热管(20)横断面的内壁上均布固定有小支承轮(21),小支承轮(21)顶托支撑在聚焦管(40)的外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合体工作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热管(20)的长度大于或等于聚焦管(40)加热伸长后的长度,绝热管(20)上的条状开口部位固定有指向聚焦管(40)中心的密封板,密封板的端部设置有高密度陶瓷纤维管(22),高密度陶瓷纤维管(22)与聚焦管(40)的外壁紧密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合体工作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热管(20)的外壁上沿管长均布有绝热管开张控制臂(30),绝热管开张控制臂(30)上的两夹持杆(31)垂直夹持在绝热管(20)的外壁上,夹持杆(31)的下端固定在靠近绝热管(20)条状开口部位的外壁上,两夹持杆(31)的中部铰接有一横杆(32),两夹持杆(31)的上部均设置有法兰架(33),两法兰架(33)经螺栓相互连接,在法兰架(33)上还设置有顶起螺栓(34)。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合体工作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热管(20)水平中心线两侧的外壁上沿管长方向设置有凸板(23),两凸板(23)分别与加强板(50)上对应设置的两滑槽(51)相配合,加强板(50)上设置有半圆形的开口,两滑槽(51)径向对称地设置在加强板(50)的开口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合体工作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热管(20)的外壁上设置有连通绝热管(20)内部的真空负压开关(24)、湿度传感器(25)、抽真空头(26)和干燥剂注入头(27),还设置有连通聚焦管(40)内部的安全气阀(47),温度表(48)和蒸汽压力开关(4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合体工作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焦管(40)的内部沿管长均布有支撑架(45),所述的支撑架(45)设置在储热材料(41)的正上方,支撑架(45)上设置有径向支承两根给水管(43)的框架和径向支承输汽管(42)的大支承轮(46),所述给水管(43)和输汽管(42)的长度小于或等于聚焦管(40)长度与输汽管(42)蒸汽入口端汽室长度之差,给水管(43)上靠近输汽管(42)蒸汽入口一侧的喷水量大于给水管(43)进水口一侧的喷水量。
7.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合体工作管的太阳能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太阳能集光器,在太阳能集光器的反光曲面圆心线部位设置有合体工作管(10),所述合体工作管(10)上的聚焦管(40)集光面朝向太阳能集光器的反光曲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太阳能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太阳能集光器包括镜架(1),集光镜(2),立柱(3)及镜架旋转装置,所述镜架(1)迎光面一侧的两端垂直固定有两个旋转臂(4),旋转臂(4)上固定有旋转轴(5),旋转轴(5)对应安装在支柱(3)上,其中的一个旋转臂(4)上以旋转轴(5)为轴心固定有大齿轮(6),大齿轮(6)与镜架旋转装置上的主动小齿轮(7)相啮合,镜架旋转装置固定在立柱(3)上,所述的集光镜(2)平行于旋转轴(5)的中心线排列,并成排地铰接在镜架(1)上,各集光镜(2)的背面均设置有调整杆(11),每一排中各集光镜背面的调整杆(11)均与一镜体驱动机构(8)相连接,所述合体工作管(10)上的输汽管(42)、给水管(43)接口端固定在一个旋转臂(4)上,合体工作管(10)的另一端由另一旋转臂(4)支撑,并伸至另一旋转臂(4)的外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华锵,未经王华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8662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