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轿车消声排气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086544.9 | 申请日: | 2009-06-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610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 发明(设计)人: | 张选国;张运和;陈杰;徐勇;方今朝;高超;陈信梅;杨襄均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通达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1N7/04 | 分类号: | F01N7/04;F01N1/06;F01N1/24 |
| 代理公司: | 十堰博迪专利事务所 42110 | 代理人: | 高良军 |
| 地址: | 442012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轿车 消声 排气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消声排气系统,尤其是轿车消声排气系统。
背景技术
消声排气系统的作用是通过降低、衰减排气压力的脉动来消除噪声。目前轿车通常用前消声器总成与后消声器总成结合的二级消声排气系统;前消声器总成为阻性结构的或共振型的,主要对中高频消声;后消声器是多腔结构,为抗性结构和共振腔的结合,主要对低频消声。这种二级消声排气系统,分级对中高频、低频消音,消音不彻底,消声器的插入损失不大,满足不了国家噪声限值标准。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轿车消声排气系统的消音效果及插入损失,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轿车消声排气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轿车消声排气系统,由前消声器总成和后消声器总成组成,前消声器总成由进气管、前消声器、排气管依次连接构成,后消声器总成由后级进气管、后消声器、尾排气管依次连接构成,前消声器总成的排气管连接后消声器总成的后级进气管,其特征在于:
(1)、前消声器的内腔由径向隔板分为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
进气管的端部延伸到第二腔室内,进气管位于第一腔室内的轴颈上分布有多个小孔,环绕进气管的第一腔室的剩余空腔内填充有玻璃纤维棉;
排气管的端部延伸到第二腔室内,排气管位于第三腔室内的轴颈上分布有多个小孔,环绕排气管的第三腔室的剩余空腔内填充有玻璃纤维棉;
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形成抗性结构,第三腔形成阻性结构;
(2)、后消声器的内腔由径向隔板分为第一个腔室、第二个腔室、第三个腔室、第四个腔室;
后级进气管的端部一直延伸到第四个腔室内,后级进气管位于第二个腔室和第三个腔室内的轴颈上分布有多个小孔;
尾排气管的端部一直延伸到第一个腔室内,尾排气管位于第二个腔室、第三个腔室和第四个腔室内的轴颈上分布有多个小孔,在尾排气管位于第四个腔室内的轴颈上套有吸声高频管;
第一个腔室、第二个腔室、第三个腔室形成抗性结构,第四个腔室形成具有抗性和阻性的复合结构。
有益效果:该轿车消声排气系统,在前消声器内、后消声器内都设有阻性与抗性结合的消声复合结构,插入损失高,全负荷各个转速下插入损失大于32dB(A),消音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轿车消声排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前消声器的结构剖视图(放大图)。
图3是后消声器的结构剖视图(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轿车消声排气系统,由前消声器总成和后消声器总成组成,前消声器总成由进气管1、前消声器2、排气管3依次连接构成,后消声器总成由后级进气管4、后消声器5、尾排气管6依次连接构成,前消声器总成的排气管3连接后消声器总成的后级进气管4。前消声器总成和后消声器总成组成设有与车架连接的吊挂7。
如图2所示,前消声器2的内腔由径向隔板11分为第一腔室8、第二腔室12、第三腔室15;进气管1的端部延伸到第二腔室12内,进气管1位于第一腔室内的轴颈上分布有多个小孔10,环绕进气管的第一腔室的剩余空腔内填充有玻璃纤维棉9;排气管3的端部延伸到第二腔室12内,排气管3位于第三腔室15内的轴颈上分布有多个小孔14,环绕排气管的第三腔室15的剩余空腔内填充有玻璃纤维棉13;第一腔室8、第二腔室12形成抗性结构,第三腔室15形成阻性结构。
如图3所示,后消声器5的内腔由径向隔板17分为第一个腔室16、第二个腔室18、第三个腔室19、第四个腔室20;后级进气管4的端部一直延伸到第四个腔室20内,后级进气管位于第二个腔室和第三个腔室内的轴颈上分别分布有多个小孔25、26;尾排气管6的端部一直延伸到第一个腔室16内,尾排气管6位于第二个腔室18内的轴颈上分布有多个小孔24,尾排气管6位于第三个腔室19内的轴颈上分布有多个小孔23,尾排气管6位于第四个腔室20内的轴颈上分布有多个小孔21,在尾排气管6位于第四个腔室20内的轴颈上套有吸声高频管22;第一个腔室16、第二个腔室18、第三个腔室19形成抗性结构,第四个腔室20形成具有抗性和阻性的复合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性能指标如下:
①、漏气量:30kPa条件下,前消声器总成≤25L/min,后消声器总成≤30L/min。
②、背压:≤550mbar@5500rpm,测点在前催化器前端。冷端(不含前、后催化器)背压≤250mbar@5500rpm测点在前消声器前端。
③、插入损失:全负荷各个转速下大于32dB(A)。
④、车外加速行驶噪声:(测试方法按GB1495-2002)≤73dB(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通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北通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8654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木材改性药液及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压紧板材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