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设中隔墙的双线铁路圆形隧道紧急疏散与救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86258.2 | 申请日: | 2009-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990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06 |
发明(设计)人: | 肖明清;薛光桥;邓朝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1/00 | 分类号: | E21F11/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黄行军 |
地址: | 430080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隔墙 双线 铁路 圆形 隧道 紧急 疏散 救援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盾构法铁路隧道的疏散救援系统,尤其涉及一种设中隔墙的双线铁路圆形隧道紧急疏散与救援系统。
背景技术
隧道内火灾发生时,由于隧道本身的特点限制,空间狭小、方向单一,使得燃烧产生的热量、烟雾、有害气体等不能快速有效地排出洞外,人员疏散困难,而且列车火灾规模大,聚集人员多,结果可能因人员无法及时疏散导致大量伤亡,造成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
对于铁路双线隧道而言,目前采用的救援逃生方式主要是在火灾发生时尽量利用火车的快速运输,将乘客运出隧道后处理,并在隧道两侧设置纵向贯通的救援通道备用,有条件时也设置了一定数量的与地面连接的斜井、竖井、横洞等(见图1至图3)。该逃生救援方式存在以下问题:
1、对于特长隧道,着火列车依靠自己的速度将乘客运出隧道的方式存在不确定性隐患,一方面是列车开出隧道需要较长时间,在该时间内火灾可能已快速蔓延;另外一方面是列车可能因火灾造成牵引系统或供电系统损坏而无法驶离隧道。
2、特长铁路隧道往往由于地形、地质等因素,无法在隧道中部设置足够多的连接至地面的逃生救援通道,如水下隧道、大埋深山岭隧道等,则当列车停留在隧道内时,人员逃生走行距离长,安全性差。
3、备用的救援通道与列车在同一个空间,没有隔离措施,火灾造成的烟雾、毒气可能直接伤害到乘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疏散速度快、逃生路径多、救援人员到达事故现场的方式多的设中隔墙的双线铁路圆形隧道紧急疏散与救援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设中隔墙的双线铁路圆形隧道紧急疏散与救援系统,其特征是该系统在双线铁路圆形隧道中设置车道板2和车道中隔墙3,将隧道分成上层左行车空间A、上层右行车空间B、下层逃生通道C三个纵向贯通的独立空间,上下层之间通过联络楼梯5联系,上层的左、右行车空间通过在车道中隔墙上设置联络门9相互联络,在车道中隔墙左右侧的上层左行车空间A和上层右行车空间B内设置纵向贯通的救援通道7。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上层左行车空间A和上层右行车空间B内的车道板2上可以各布置一条铁路,构成双线铁路。
在上述方案中,在联络楼梯4上部入口处最好设置一道阻止火灾烟雾和毒气通过进入下层逃生通道C的盖板6。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联络门9为防火门,沿车道中隔墙3纵向间隔50~100m布置。
在上述方案中,位于车道中隔墙左右两侧的救援通道7位于紧靠车道中隔墙、远离铁路的车道板2上。
在该系统中,人员疏散路径有:
(1)、通过联络门进入非事故行车空间,等待救援列车开入后上车逃生或自行纵向逃生。
(2)、通过联络楼梯进入下层逃生通道C临时避难,然后等救援列车开入后,上行至救援列车逃生。
(3)、通过联络楼梯进入下层逃生通道C,沿下层逃生通道自行纵向逃生或等待下层空间开入的电动救援车进入后纵向逃生。
(4)、其他非烟雾事故时,人员可以沿上层的救援通道7纵向撤离。在该系统中,救援路径有:
(1)、救援人员乘救援列车从非事故行车空间通过联络门进入事故行车空间。
(2)、救援人员从隧道洞口进入下层逃生通道C,步行或乘电动救援车到达事故现场附近,再通过联络楼梯进入事故现场。
(3)、其他非烟雾事故时,救援人员可以沿上层的救援通道7纵向到达事故现场。
该逃生系统的优点是:①疏散速度快,由于中隔墙上的联络门之间的间距和上下层之间的楼梯道的间距均较小,可以尽快将列车上的人员疏散至安全空间;②逃生路径多,人员既可以选择通过中隔墙上联络门横向逃生之另外一侧,也可以选择上下联络楼梯逃生至下层逃生通道;③救援人员到达事故现场路径多,可以从非事故行车道侧乘救援列车到达事故现场,也可以从底部通道乘电动车到达事故现场,应急处理方式灵活。特别适用于长度大于10公里的铁路隧道。
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了圆形隧道的富余底部空间,具有疏散速度快、逃生路径多、救援人员到达事故现场的方式多、应急处理方式灵活的优点,可以形成一个左右、上下、纵向三维立体的逃生救援系统,特别适用于横通道修建困难且隧道长度长的双线铁路隧道。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及相关特征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
附图说明
图1现有隧道逃生系统横断面图;
图2本实施例隧道逃生救援系统横断面图;
图3是图2中A-A剖视图;
图4是图2中B-B剖视旋转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8625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采用数字电路的煤矿安全语音提示器
- 下一篇:轻型闸板防喷器手动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