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负压自动排液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86039.4 | 申请日: | 2009-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16015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03 |
发明(设计)人: | 吴健鹏;刘小鸥;陆长胜;柳汛;胡普学;左锐;王金平;彭宣平;李波;程合喜;王克华;茹剑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7/10 | 分类号: | C21C7/1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段姣姣 |
地址: | 43008***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RH真空处理装置,具体属于利用RH真空处理装置的负压自动排除液体的装置。
背景技术
RH真空处理装置主要是脱氢、脱碳、脱氧和微调钢水成分及温度等,将碳含量降到最低值已成为RH真空处理装置的主要生产目标。
目前,在RH真空处理装置中所采用排水系统,大多为专门的自动阀式或容器式的设备。随着市场对钢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对RH真空处理工艺也越来越高,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原RH真空处理装置已不能满足当前生产的需要,其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RH真空处理钢水的所占比列越来越大,真空处理钢水产量越来越高,对真空处理周期要求越来越短,RH蒸汽真空泵使用过程中蒸汽不断地变成冷疑水,需要排水系统将冷疑水及时不断排出,冷疑水如不及时排出将影响下一个真空处理周期的极限真空度。由于其结构复杂,零部件多,导致其可靠性差,即易产生漏气现象,满足不了现代炼钢工艺对真空处理真空度的要求;不易调整,处理漏气问题费时费力,影响RH真空处理的正常生产,并且维护量大、制造成本高、制造难度大。目前,也有的采用倒Y的排水方式,其虽然与自动阀式或容器式的排水设备相比结构大为简单,但用料相对还是较多,制作较为复杂,有时负压难以满足要求,存在关不严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维护量小、故障易处理、不易产生漏气且生产成本显著降低的负压自动排液装置。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措施:
负压自动排液装置,由真空泵、与真空泵连接的水管、水管上的抽真空管组成,其在于:在水管的下端有斜度的连接一个排出管,在排出管上连接能活动的橡胶盖。
其在于:排出管与水管连接处的接头为与水管管径相配合的弯式接头。
其在于:排出管与水管的中心线之间的斜度角为10~80°。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每炉周期内能自动排水一次,出现故障易发现、易处理。
2、本采用钢质排水口与软质排水口盖的密封橡胶相结合,排水口与排水口盖之间的打开与关闭是利用RH抽真空时的强大真空负压抽力代替了弹簧力,因此排水口处不会产生漏气。
3.不用专门设备,结构简单、性能可靠、易维护、成本显著降低,完全满足炼钢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负压自动排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作进一步描述:
负压自动排液装置,由真空泵1、与真空泵1连接的水管2、水管2上的抽真空管3组成。其在水管2的下端焊接或法蓝盘连接一个与水管2管径相配合的弯式接头的排出管4,其排出管4与水管2的中心线之间的斜度角a为10°/30°/45°60°/80°;在排出管4的出口采用钩或销轴连接方式将橡胶盖5连接于排出管4,橡胶盖5相对于排出管4开启或关闭应自如。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利用RH真空炉每一炉内的生产周期真空负压从小到大的规律,当负压到最大时,使橡胶盖5紧紧贴在排出管4的出口而封闭,无积水流出;然后再根据RH真空炉每一炉内的负压从大到小的规律,当负压大于积水的力量时,使橡胶盖5松开排出管4的出口而开启,积水自动流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未经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8603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蓄电池的极柱引出线盖
- 下一篇:负压墨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