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同步收放电缆线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85587.5 | 申请日: | 2009-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666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张杰;胡纯军;王承成;曹定富;高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中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1/00 | 分类号: | H02G11/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王敏锋 |
地址: | 430071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同步 放电 缆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岩土工程监测检测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同步收放电缆线的装置,适用于以声波透射法检测基桩完整性工作。
背景技术
建筑基桩是修建桥梁、房屋建设的基础,当打下基桩后,需要对其强度、密度及完整性进行检测,看是否符合国家相应标准,这是评估一项工程安全性的重要因素。声波透射法是岩土工程中检测建筑基桩的一种常用方法。与动测法不同,声波透射法不需对基桩进行敲打,不会损坏基桩表面,是一种无损检测方法。声波换能器是发送和接收声波信号的传感器,分为发射换能器和接收换能器(也有自发自收换能器)。将发射换能器和接收换能器分别置于基桩的两个已知点,利用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检测仪器通过记录声波从发射点传输到接收点所用的时间,可计算出基桩的强度、密度及完整性。
使用声波透射法检测基桩,需在基桩桩体预埋M(2≤M)根声测管,声测管与基桩平行且长度相同,其中第i(1≤i≤M)根声测管与第j(i≠j)(1≤j≤M)根声测管之间构成的检测剖面标识为“i≡j”,M根声测管之间共构成M*(M-1)/2个检测剖面。检测剖面i≡j时,发射换能器通过电缆线放置于第i根声测管底部,接收换能器通过电缆线放置于第j根声测管底部。人工或自动同步提拉连接换能器的电缆线,以提升发射换能器与接收换能器。每提升一定高度时,让发射换能器发射声波信号,接收换能器接收声波信号,直至发射换能器与接收换能器同步提升至声测管顶部,至此完成剖面i≡j的检测工作。像这样检测完一个剖面的过程称为一个提升检测过程。《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规定:对直径大于2米的桩,至少应设置4根声测管,构成6个检测剖面,而工程实践中还有埋设5根声测管构成10个检测剖面的情况。
由于要对基桩内多个声测管构成的所有剖面进行检测,通常需多个提升检测过程才能完成对一根基桩的检测工作。例如,现有技术中使用声波透射法进行基桩检测的设备(例如武汉中科智创岩土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RSM-SY5型声波仪、RSM-SY6型声波仪等等)通常有一个发射通道、一个或两个接收通道。发射换能器与接收换能器分别通过电缆线连接于检测设备的发射通道与接收通道,在每个提升检测过程进行之前均放入声测管底部。可知,一个提升检测过程可完成一个或两个剖面的检测工作。进行提升检测过程时,由操作人员同步手动将这两根或三根连接声波换能器的电缆线提拉相同高度。完成一个提升检测过程后,操作人员再分别将发射换能器与接收换能器放入其他待测剖面对应的声测管底部,进行下一个提升检测过程,直至完成整个基桩的检测工作。
专利申请号为200710053613.1的发明专利涉及的声波检测控制方法与装置(RSM-SY7型声波仪)使用M个收发两用声波换能器,同时放入基桩中预埋的M个声测管中,同步提升M个声波换能器,在一个提升检测过程内完成这M个声测管之间的所有剖面的检测工作。进行提升检测过程时,仍由操作人员同步手动将这M根连接声波换能器的电缆线提拉。
上述两类声波检测设备均需操作人员手动完成三个工作:一是在每个提升检测过程之前将多根连接换能器的电缆线分别放入待测剖面对应的声测管底部;二是将这多根电缆线卡入用于确定换能器高度位置的编码器定位装置上,同步手动提拉这多根电缆线带动编码器定位装置转动,检测设备自动根据编码器的输出值判定换能器的高度位置并控制声波发射与接收;三是将提拉收回的电缆线分别缠绕到绕线轮上。
现有技术中这种人工手动操作方式有所不便。首先,在操作人员同步手动提拉电缆线时,收回的电缆线只能临时堆放在检测设备旁边。检测完该基桩的所有剖面后,再将这多根电缆线从检测设备的接口取下,分别缠绕到各自的绕线轮上。当所需电缆线数量较多(如采用上述专利申请号为200710053613.1的发明专利涉及的声波检测控制方法与装置(RSM-SY7声波仪))时,将这些多根电缆线分别缠绕到各自的绕线轮上便占用了很多时间,直接影响了整个基桩检测工作的效率。
其次,电缆线长度通常很长(超过五十米,有时达到一百米以上),同步收回的多根电缆线临时堆放,容易扭曲缠绕,不仅使得整理杂乱的电缆线十分困难,往往还会致使电缆线扭曲过度造成电缆线受损,降低电缆线的水密性(规范要求电缆线的水密性应满足1MPa水压不渗水的指标要求),从而导致换能器性能下降,甚至报废。
再次,岩土检测工程现场通常环境较差,进行声波透射法检测时声测管内必须注满清水,导致收回的电缆线都是湿漉漉的,在现场临时堆放这些收回的电缆线往往会使得电缆线泥泞污浊。而且,待检测的基桩通常散乱的分布在现场,当检测完一根基桩后,由操作人员人工将声波检测设备和一堆电缆线搬移到另一根基桩旁极为不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中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中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8558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电机真空干燥的装置
- 下一篇:路由器led灯的智能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