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线遥控水上打捞机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84868.9 | 申请日: | 2009-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15753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03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权;闫文彪;张天明;马斌;余博文;张峰;曹国宏;谭旭;程荣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永权;闫文彪;张天明;马斌;余博文;张峰;曹国宏;谭旭;程荣俊 |
主分类号: | B63B35/32 | 分类号: | B63B35/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74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线 遥控 水上 打捞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环境卫生清理的机具,尤其是一种无线遥控水上打捞机。
背景技术
河流、湖泊及水上游乐场所的水面上经常会有垃圾等漂浮物,不仅污染环境,而且还将危害人们的健康。目前水面垃圾多以人工打捞或者船只拉网打捞的方式进行清理,其劳动强度非常大,工作效率很低;由此水面垃圾清理机具的研制已成为保护水域环境的关键,水面垃圾清理机具的机械化和智能化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本实用新型采用无线接收电路盒及双机船结构,不仅可以实现水上打捞,而且还能无线遥控,非常实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遥控水上打捞机。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线遥控水上打捞机,它包括机船、电动机(8)、皮带(9)、纱网(12)、无线接收电路盒(11),其特征在于:它由两个机船通过支架(10)连接构成,两个机船的底部还由纱网(12)整体连接,支架(10)上安装有电动机(8)、电路盒(11),电动机(8)通过皮带(9)与动力装置(5)相连接;所述机船由机身外壳(1)、排水筒(2)、空室(4)、动力装置(5)、支承底盖(14)构成,排水筒(2)设置在机身外壳(1)内部,机身外壳(1)与排水筒(2)设有空室(4),动力装置(5)、支承底盖(14)皆安装在机身外壳(1)尾部;所述动力装置(5)由叶轮(7)、叶轮轴(6)、紧固环(15)组成,叶轮(7)安装在叶轮轴(6)上,紧固环(15)设置在机身外壳(1)尾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无线接收电路盒及双机船结构,不仅可以实现水上打捞,而且还能无线遥控,非常实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对本实用新型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动力装置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前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机身外壳正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排水筒正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排水筒后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承底盖正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承底盖侧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紧固环俯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紧固环侧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叶轮轴侧视图;
图13是接收控制器电路图;
图14是遥控器电路图。
其中1-机身外壳、2-排水筒、3-前过滤罩、4-空室、5-动力装置、6-叶轮轴、7-叶轮、8-电动机、9-皮带、10-支架、11-无线接收电路盒、12-纱网、13-皮带轮、14-支承底盖、15-紧固环。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图2、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2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一种无线遥控水上打捞机,它包括机船、电动机(8)、皮带(9)、纱网(12)、无线接收电路盒(11),它由两个机船通过支架(10)连接构成,两个机船的底部还由纱网(12)整体连接,支架(10)上安装有电动机(8)、电路盒(11),电动机(8)通过皮带(9)与动力装置(5)相连接;所述机船由机身外壳(1)、排水筒(2)、空室(4)、动力装置(5)、支承底盖(14)构成,排水筒(2)设置在机身外壳(1)内部,机身外壳(1)与排水筒(2)设有空室(4),动力装置(5)、支承底盖(14)皆安装在机身外壳(1)尾部;所述动力装置(5)由叶轮(7)、叶轮轴(6)、紧固环(15)组成,叶轮(7)安装在叶轮轴(6)上,紧固环(15)设置在机身外壳(1)尾部。
在图13、图14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一种无线遥控水上打捞机,可以在无线接收电路盒(11)内设置接收控制器电路,接收控制器电路、遥控器电路皆使用AT89S52型号单片机。
接收控制器电路中AT89S52单片机所运行的程序如下所列:
#include<reg52.h>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LED7 P0
Code char tab[16]={0x77,0x18,0xb3,0xb5,0xd4,0xe5,0xe7,
0x34,0xf7,0xf4,0xf2};
uint i=0,k=4;
bit j=1;
sbit R1=P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永权;闫文彪;张天明;马斌;余博文;张峰;曹国宏;谭旭;程荣俊,未经张永权;闫文彪;张天明;马斌;余博文;张峰;曹国宏;谭旭;程荣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8486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线游戏操纵手柄电池包的改进结构
- 下一篇:自动麻将机连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