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窑法磷酸生产中热磷酸的循环换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84615.1 | 申请日: | 2009-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386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04 |
发明(设计)人: | 姜兴武;白锡柱;龚金瑞;郑秉炎;吴鋆;张贵云;樊光普;向翔;董克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襄樊拥和磷酸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25/18 | 分类号: | C01B25/18 |
代理公司: | 襄樊中天信诚知识产权事务所 42218 | 代理人: | 何静月 |
地址: | 441600***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磷酸 生产 循环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工单元操作设备,是一种应用于窑法磷酸生产中水化塔排出的热磷酸换热(冷却)的单元操作设备。
背景技术
CDK窑法磷酸是近年来我国独立开发的磷酸生产新工艺,该开发成果在1998年10月14日,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93111447.0;授权公告号CN1040199C)。其工艺原理在于:把粉状磷矿、硅石和煤三者按比例混合,制成直径为8~12mm的复合球团,置于回转窑内进行高温焙烧。此时,球团中的碳把磷矿的磷还原成气态元素磷逸出,然后被氧化成P2O5,再经水化成磷酸。
①Ca10(PO4)6F2+15C+9SiO2→3/2P4+15CO+9CaO·SiO2+CaF2;
ΔH=28006kJ/kgP4;
②P4+5O2→2P2O5;ΔH=-25498kJ/kgP4;
③CO+1/2O2→2CO2;ΔH=-22154kJ/kgP4;
④P2O5+3H2O→2H3PO4。
窑法磷酸工艺的一个优点,就是把反应①②③都置于同一个设备(例如回转窑)内同时完成,以充分利用氧化反应②③产生的热量,因而大大降低了生产能耗。窑法磷酸工艺的另一个优点,就是可以直接使用中、低品位的硅质磷矿,符合我国磷矿资源的特点。
窑法磷酸生产过程中,在回转窑进行上述①②两项反应所生成的五氧化二磷(P2O5),随高温窑气(~900℃)导入水化塔。在此用大量循环磷酸(约为成品酸的100倍)通过溢流附于塔内壁和在塔中喷洒,循环磷酸中的水与P2O5,反应生成磷酸(H3PO4),同时吸取窑气带来的热量。
P2O5+3H2O→2H3PO4
排出塔外的热磷酸(80~95℃),用泵送入换热器与循环冷却水进行换热,少量冷却酸(60~75℃)作为成品送贮槽,其余大部份返回水化塔内,循环吸收窑气的P2O5及其热量。循环磷酸连续补加工艺水,以保持其浓度恒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窑法磷酸生产的换热效率高、抗腐蚀性良好和清理方便的水化循环酸换热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包括磷酸循环槽、换热器以及连接管道,磷酸循环槽与换热器之间配备有循环酸泵。所述的循环酸泵为大流量的循环酸泵。
所述的换热器为管式换热器或板式换热器。所述的管式换热器为石墨管式换热器。所述的换热器为两台或两台以上,轮换运行,以便维修及清除管内不可避免的结垢。
本实用新型用于磷酸生产的换热过程,借助循环酸泵和磷酸循环槽,使循环进、出换热器的酸流量远大于水化塔出酸量,通过提高管内流速来提高换热效率,满足了生产要求;通过采用两台或两台以上的换热器轮换运行,便于维修及清除管内不可避免的结垢;通过采用石墨管式换热器来防止窑法磷酸的腐蚀。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中,磷酸循环槽(1)接收来自水化塔的热磷酸,磷酸循环槽(1)的一出口连接大流量的循环酸泵(2),循环酸泵(2)的出酸口经管道与换热器(3)的进口相连接,换热器(3)的出口经管道连接磷酸循环槽(1)。换热器(3)为管式换热器,采用不透性石墨管,可以有效防止窑法磷酸的腐蚀。由于石墨管长度的限制,扩大换热器的换热面积只能靠增加管数。在出水化塔的热酸量一定的情况下,换热效率会因管内流速降低而下降。为此,借助循环酸泵(2)和磷酸循环槽(1),循环进、出换热器的酸流量远大于出塔的酸流量,从而通过提高管内流速来提高换热效率。磷酸循环槽(1)的另一出口连接酸泵,将磷酸送往水化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襄樊拥和磷酸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襄樊拥和磷酸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846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