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电流微欧级电阻量值溯源用标准电阻器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84287.5 | 申请日: | 2009-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6891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23 |
发明(设计)人: | 傅士冀;陈俊;黄晓英;曹作群;刘鹰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省电力试验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R35/00 | 分类号: | G01R35/00;H01C3/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瑞棠 |
地址: | 430077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流 微欧级 电阻 量值 溯源 标准 电阻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溯源用标准电阻器,尤其涉及一种大电流微欧级电阻量值溯源用标准电阻器。
背景技术
为了规范和统一回路电阻测试仪的质量和量值,2004年3月国家发改委制定和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845.4-2004《回路电阻测试仪》。该标准实施以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缺少标准中规定的检定仪器示值误差的大电流μΩ级/100A/100μΩ及以下的标准电阻器。
2、目前国内回路电阻测试仪的量值的统一和溯源处于混乱状态:
生产厂家和计量技术机构使用的是0.2级分流器来确定回路电阻测试仪的示值误差,显然不符合国家标准和检定规程的要求。
3、由于回路电阻测试仪的量值未溯源到大电流μΩ量级电阻标准,使高压开关导电回路电阻的检测质量得不到保证,影响其安全运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大电流微欧级电阻量值溯源用标准电阻器,实现电阻量值溯源需要的0.1级/10μΩ~100μΩ/100A和0.02级/100μΩ/100A两级标准电阻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按四端定义单值电阻设计和成组设计,主体电阻材料选用低温度系数锰铜合金电阻板,按额定电流的3~5倍来计算主体电阻板的截面积,将温升影响降到最小(不发热),同时采用银焊,高温老化,低温老化等工艺,从而获得稳定的电阻值。
具体地说: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四端头的电阻器,包括四端电阻、外壳、面板和四个接线柱;
在外壳内设置有四端电阻,在外壳的出口连接有面板,在面板上设置有第1电流接线柱、第2电流接线柱、第1电压接线柱和第2电压接线柱;
四端电阻的第1节点的第1电流端、第1电压端分别和第1电流接线柱、第1电压接线柱连接;
四端电阻的第2节点的第2电流端、第2电压端分别和第2电流接线柱、第2电压接线柱连接。
所述的四端电阻是一种低温度系数锰铜合金电阻。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优点和积极效果:
①结构简单;
②其技术指标能满足回路电阻测试仪量值溯源的要求,自下而上通过校准使同种量值向源头追溯至电阻标准,即0.5级回路电阻测试仪向上溯源到0.1级电阻标准器,0.1级电阻器向上溯源到0.02级电阻标准器;
③填补了该技术的空白;
④适用于计量溯源、电力和国防尖端技术领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0.5级回路电阻测试仪的量值溯源图。
其中:
R-四端电阻;
1-外壳;
2-面板;
I1-第1电流接线柱;
I2-第2电流接线柱;
U1-第1电压接线柱;
U2-第2电压接线柱;
A-0.02级直流DC标准电阻器;
B-0.1级直流DC标准电阻器;
C-0.5级回路电阻测试仪。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说明:
一、本标准电阻器
1、本标准电阻器的结构
如图1,本标准电阻器是一种四端头的电阻器,包括四端电阻R、外壳1、面板2和四个接线柱;
在外壳1内设置有四端电阻R,在外壳1的出口连接有面板2,在面板2上设置有第1电流接线柱I1、第2电流接线柱I2、第1电压接线柱U1和第2电压接线柱U2;
四端电阻R的第1节点A的第1电流端、第1电压端分别和第1电流接线柱I1、第1电压接线柱U1连接;
四端电阻R的第2节点B的第2电流端、第2电压端分别和第2电流接线柱I2、第2电压接线柱U2连接。
所述的四端电阻R是一种低温度系数锰铜合金板。
本标准电阻器的工作原理是:
通过四端电阻R的电流I从第1电流接线柱I1流入,从第2电流接线柱I2流出;
在第1电压接线柱(U1)和第2电压接线柱(U2)之间获取四端电阻(R)上的电压降U。
则:R=U/I。
主要特点是:对第1、2节点A、B而言,引线电阻(I1-A、B-I2)不会影响四端电阻R的电阻值,其原因是引线电阻只会影响电流I,而U和I是同步变化的。
2、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未经湖北省电力试验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8428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