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正反循环两用锥面密封钻杆接头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84119.6 | 申请日: | 2009-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7273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30 |
发明(设计)人: | 顾湘;段新胜;段苏浩;胡小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主分类号: | E21B17/04 | 分类号: | E21B17/04 |
代理公司: | 武汉华旭知识产权事务所 | 代理人: | 江钊芳 |
地址: | 430074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正反 循环 两用 锥面 密封 钻杆 接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正反循环两用锥面密封钻杆接头,是一种密封性能优良的正反循环两用钻杆的连接部件。
背景技术
在正反循环旋转钻进时,钻杆通常需要使用接头连接,使钻杆达到钻进深度,同时通过接头联接需要将钻机动力提供给钻杆的扭矩、轴向拉力和压力进行逐根传递,并使钻杆内或外的泥浆在连接接头处密封,以完成正反循环钻具的钻进和提钻。
现有用于正反循环钻进的钻杆接头,如六方钻杆接头,其有空心的公接头和母接头,公接头外表结构为两头呈圆柱体、两圆柱体中部为六方体,在两个圆柱体外表面有密封槽,钻杆母接头的内表面有与之对应的圆柱面,钻杆内或钻杆外循环泥浆的密封需要采用钻杆公、母接头圆柱结合面上加“O”型密封圈的结构,由于钻具重量大、施工现场有泥浆和水等,在进行上、下两节钻杆连接时,接头内的柔性“O”型密封圈很容易从密封槽内滑出,使钻杆公、母接头不容易连接对位,接头连接时操作很困难,接头连接速度很慢;并且“O”型密封圈容易在连接过程中被公、母接头的钢体碰撞损坏,使得钻杆连接处的密封性差,从而严重影响钻进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需要外带的密封圈就能克服上述缺陷,且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产品机械性能容易保证,连接操作快捷可靠,密封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的正反循环两用锥面密封钻杆接头。
本实用新型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正反循环两用锥面密封钻杆接头,有公接头和母接头,锥形公接头2的上端与上节钻杆1焊接成整体,锥形母接头4的下端与下节钻杆5焊接成整体;空心的锥形公接头外表结构为两头呈圆锥体、两圆锥体中部为四方体或六方体或八方体,下部圆锥体小,上部的圆锥体大,上圆锥面的上方还有一个大的圆柱体,大圆柱体的各面突出于大圆锥面和上节钻杆的圆柱面形成一个凸出的台阶;空心的锥形母接头的下端有一圆柱形通孔,其余内表结构与锥形公接头圆柱体台阶以下的外表结构相同,锥形母接头上端面的外圆边部均匀分布有突出的牙嵌;轴向连接套3也带有与之数目相同的均布的内牙嵌,轴向连接套空套在上节钻杆的下端,通过内牙嵌与锥形母接头连接;轴向连接套的端面有插板口,轴向连接套与锥形母接头、锥形公接头之间通过限位插板插入上端面的插板口进行周向定位。
本实用新型正反循环两用锥面密封钻杆接头,所述的锥形母接头与锥形公接头联接部分两头锥面结合、中部为四方体或六方体或八方体结合,锥形母接头与锥形公接头联接部分的内外表结构为紧配合。
所述的锥形母接头上端面的外圆边部均匀分布突出的牙嵌有4或6或8个,轴向连接套有与之相配对的内牙嵌,轴向连接套与锥形母接头为牙嵌结合,与锥形公接头的圆柱体为端面结合。
所述的轴向连接套与锥形母接头、锥形公接头之间至少采用有2个限位插板6进行周向定位。
本实用新型正反循环两用锥面密封钻杆接头,由于锥形母接头圆柱形通孔以上的内表结构与锥形公接头大圆柱体以下的外表结构相同,因此,本钻杆接头结构简单,不需要复杂加工工艺,产品机械性能容易保证;当钻杆旋转钻进和提钻过程中,钻杆内或钻杆外带有泥浆,锥形母接头与锥形公接头联接部分的内外表结构相同且为紧配合,能提高联接部分的密封性能和联接质量,因此不需要外加密封圈。两个接头联接部分的内外表结构紧配合,能最大化地传递扭矩、轴向拉力和压力,提高钻进效率。
本实用新型钻杆接头的轴向连接套3空套在上节钻杆下端,由于重力使其落在锥形公接头圆柱体端面上,形成轴向连接套与锥形公接头圆柱体端面的结合;转动轴向连接套,轴向连接套上的内牙嵌与锥形母接头的牙嵌形成上下端面结合,通过锥形公接头1的上端突出的大圆柱体台阶对其轴向限位。
在钻杆连接时,先将锥形公接头1的上端与上节钻杆1焊接成整体,锥形母接头4的下端与下节钻杆5焊接成整体;将轴向连接套空套在上节钻杆上;连接锥形公接头与锥形母接头时,由于锥形母接头口大,锥形公接头头小,上节钻杆的锥形公接头很容易对准下节钻杆的锥形母接头,稍微周向转动,即可快速插入锥形母接头内;再将轴向连接套相对锥形母接头稍微周向转动,锥形母接头的牙嵌与轴向连接套的内牙嵌上下端面结合;再在轴向连接套上端面的至少2个插板口内插入限位插板后,即可快速完成两节钻杆的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未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8411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