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轮对轴承磨合机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083644.6 | 申请日: | 2009-02-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4485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1 |
| 发明(设计)人: | 喻国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喻国锋 |
| 主分类号: | G01M13/04 | 分类号: | G01M13/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36000湖北省鄂州市鄂东***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轮对 轴承 磨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列车的专用机械设备,具体与轮对轴承磨合机有关,它特别适用于动车组的轮对轴承磨合。
背景技术
用于铁路列车的轮对轴承装上列车之前,都要进行磨合试验。对装在轮对上的滚动轴承进行模拟加载磨合,使润滑脂涂布均匀,并检测轴承的温升情况,以此来检验轴承的生产及组装质量。而现有的轴承磨合机大都自动化程度不高,生产效率低,且受人为因素影响大,影响试验数据的精准性,有鉴如此,已有人开发出了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用于客货车轴承的磨合试验机,它只适合某种固定长度的轮对,且轮对中间不带制动盘、机箱等,仍嫌不足:对于动车组轮对中间带有制动盘、机箱的形式,则由于自身结构的阻碍不能测试;且只适合固定长度的轮对测试,当轮轴长度不符合某种固定长度时,因其自身结构不能根据轴长调整定位,不能测试。因此必须有先进可靠的轴承磨合机来满足各种不同轮对检修和制造时对不同型号轴承的磨合,提高磨合效率,保证所磨合轴承满足标准要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轮对轴承磨合机,它适用于各型轮对、各种长度的轮对轴承的磨合试验,尤其是适用于动车组的轮对轴承磨合试验。自动化程度高,数据精准可靠,可直接输入铁道部HMIS网络信息化管理系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轮对轴承磨合机,由底座、左右侧架及上横梁、左右摩擦轮驱动系统、轮对刹车系统,负载加压系统、轮对智能升降及推轮系统、轮对支撑系统、液压系统、温度测量及电气控制系统组成,其特征是:所述的摩擦轮驱动系统对称安装在底座的两侧,并连接装有可纵横移动的液压装置,所述的轮对智能升降及推轮系统设置在轮对车轮行走的轨道位置的底座上,所述的轮对支撑系统设置在底座两端部,轮对刹车系统安装在底座的两端,与摩擦轮驱动系统并列,温度测量装置对称设置在左、右机架的中部与轴承相对的位置,上横梁上安装有负载加压系统。
上述的摩擦轮驱动系统是在电机的输出轴上装有转轮。
上述的轮对智能升降及推轮系统由升降油缸装置构成。
上述的轮对支撑系统是在垂直的支架下横向装有调整丝杆和手轮。
上述的刹车系统是在刹车油缸前装有刹车块。
上述的负载加压系统是在竖向油缸的活塞杆前端装有压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适用范围广。由于采用轮对设备摩擦轮驱动系统置于底座两侧端,并可调整,使设备的轴承磨合从单一货车轮对轴承的磨合,扩大到适用于国内、外、准轨、宽轨等不同轨距动车组、城市轨道交通(地铁、轻轨)、带2~3个制动盘的客车、普通货车、列车、拖轮轮对以及欧州标准轮对等的滚动轴承的磨合。
2、采用轮对智能升降及推轮技术,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和减轻工人劳动强度。
3、具有磨合全部操作导向及参数设置,操作简单、可靠。
4、采用全钢整体结构设计,提高设备刚性。
5、采用变频调速技术对车轮进行旋转驱动,从而保证较大的启动转矩以及可靠的运转速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轮对轴承磨合机,由底座4、左侧架2、右侧架3及上横梁1、左右摩擦轮驱动系统5、轮对刹车系统8,负载加压系统9、轮对智能升降及推轮系统7、轮对支撑系统6、液压系统、温度测量及电气控制系统组成,所述的摩擦轮驱动系统对称安装在底座的两侧,并连接装有可纵横移动的液压装置,所述的轮对智能升降及推轮系统设置在轮对车轮行走的轨道位置的底座上,所述的轮对支撑系统设置在底座两端部,轮对刹车系统安装在底座的两端,与摩擦轮驱动系统并列,温度测量装置对称设置在左、右机架的中部与轴承相对的位置,上横梁上安装有负载加压系统。
所述的摩擦轮驱动系统是在电机51的输出轴上装有转轮52。现国内所有轴承磨合机其轮对摩擦轮驱动系统置于轮对内侧距内,而现动车组轮对及带制动盘客车轮对以及城市轨道交通轮对其内侧距内均有轴箱装置、制动盘,则使这些轮对无法通过,也无办法安装摩擦轮驱动系统。本设备摩擦轮驱动系统置于底座的两侧端就能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当轮对中间装有轴箱时,本实用新型还备有随动轮,装在轴箱之下,便于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喻国锋,未经喻国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8364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