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离心式油烟净化机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083429.6 | 申请日: | 2009-01-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96831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03 | 
| 发明(设计)人: | 粱家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蓝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C15/20 | 分类号: | F24C15/20;B01D45/14 |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俞 鸿 | 
| 地址: | 430080湖北省武汉市青山***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离心 油烟 净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油烟净化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离心式油烟净化机。
背景技术
目前,油烟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人们一直关注如何有效地去改善空气质量,为此设计出许多油烟净化装置,如《一种油烟净化器装置》(专利号00200607),其在烟道内设置滤油网,涡轮风叶,活性炭过滤层的油烟净化装置,启动电动机由传动带带动涡轮风叶旋转产生气流,由吸烟罩将污染空气吸入,经过烟道内滤油网,活性炭过滤层将油烟过滤、分离,净化后的空气通过烟道经挡风罩排出。《一种环保抽油烟机》(专利号02224106),在弧形机体的下部设置由油气分离罩支撑架、外壳、油气分离网、集油盘构成的油气分离罩,其中集油盘通过轴杆固定在油气分离罩的下部,外壳与油气分离罩支撑架连接,油气分离罩支撑架以锥体与弧形机体配合,固定在弧形机体的尾部。上述结构较为复杂,拆装较为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简单,制造运营成本低,油气分离效果明显,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离心式油烟净化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离心式油烟净化机,它包括机箱体,机箱体两端开设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机箱体底部设有泄油孔及油盒,机箱体内腔设有支架滑槽,电机支架设在滑槽内,电机支架上设电动机,电机轴两端分别连接净化网盘。
所述机箱体内腔的进风口内侧设有导流板,机箱体内腔的出风口内侧设有导流板。
本实用新型利用离心原理,运用流体学技术设计了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机轴上变速运转的净化网盘、将通过此处油烟分子中的油粒拦截下来,利用电机网盘变速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将油粒分子甩到导流板内壁上,为增强设备的净化效果,在箱内设置了2个网盘共四道网,保证了本实用新型的净化率。电机支架设在支架滑槽内,这样拆装方便。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合理,对油烟的拦截净化处理功能明显,运行成本低,可广泛用于餐饮、食堂等领域。
附图说明
图1离心式油烟净化机外形示意图。
图2离心式油烟净化机结构示意图。
图3导流板结构示意图。
图4支架局部与滑槽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机箱体1为正方形框架结构,当然不限于上述形状。机箱体1底部设有泄油孔及油盒7,机箱体1侧面设有可折卸检修门3;
如图2所示,机箱体1两端开设的进风口4和出风口12,风口4由进风管构成;出风口12由出风管构成。机箱体1内腔设有支架滑槽,支架滑槽包括上滑槽14和下滑槽9,电机支架10设在上滑槽14和下滑槽9之间,电机支架10上设电动机11,电机轴两端分别连接净化网盘2。
机箱体内腔的进风口内侧设有导流板5,机箱体内腔的出风口内侧设有导流板13。导流板5和导流板13的结构相同,以导流板5加以说明。如图3所示,它包括环型支撑板5.1,环型支撑板5.1的内侧面上设有导流槽板5.2,导流槽板5.1与环型支撑板5.2之间形成导流槽5.3。导流槽板与环型支撑板之间的夹角为20~80°;导流槽板与环型支撑板之间的夹角依据产品具体设计,关键是形成导流槽。本实施例中导流槽板与环型支撑板之间的夹角为45°。
如图4所示,电机支架10底部设有滚珠6。
油烟经进风口到达导流板,经过导流板后与变速旋转的网盘相碰撞,在离心力作用下,有油分子被甩至箱体内壁,有效地拦截带有油分子的气体中油分子,为进一步拦截分离油烟气中含有的少量油分子,而进行了第2次拦截分离,保证了净化效果。
使用时,开启电动机11,电动机将带动轴两端的净化网盘2以1150r/min以上的速度旋转,这时带有油烟的气体通过高速旋转的盘状过滤网时,在强有力的离心作用下被甩至箱内壁上,经导流板5、13控制引导而进入到泄油孔内。为解决此类设备检修、保养、清洗困难等诸多问题,故将电机支架10地步安装若干个滚球6与滑槽9相接触,方便机芯(电机)进入,便于设备的维修保养及网盘的清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蓝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蓝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834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变风量中央空调末端控制装置
 - 下一篇:ATGP-VCA投影向量获取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