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T形条的燕尾槽连接的大功率电子镇流器壳体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83344.8 | 申请日: | 2009-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4577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1 |
发明(设计)人: | 胡家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佳星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41/02 | 分类号: | H05B41/02 |
代理公司: | 荆州市亚德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德斌 |
地址: | 434000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燕尾 连接 大功率 电子镇流器 壳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T形条的燕尾槽连接的大功率电子镇流器壳体,属镇流器壳体部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各类大功率电子镇流器,其壳体结构大都是采用薄金属钢板压制而成的全封闭壳体结构,全封闭壳体结构对镇流器壳体内部的电子元件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也避免了外界杂质进入壳体内部对元器件的干扰。但是,由薄金属钢板压制而成的壳体表面是平整光滑的,与空气的接触面很小,使得壳体内部的电子元件散发的热量通过壳体表面散发热量有限,这样势必影响产品质量的工作质量,进而影响产品的使用寿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也有将壳体表面压制成波浪型的,一增大壳体表面的散热面积,但这样的方法一是增加了镇流器的安装固定难度,二是由于钢板冲压时受材料拉伸长度的限制,使得散热面积增大不了多少,不能彻底解决散热翼片表面与空气接触面积大,提高了热交换效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注式的镇流器壳体,壳体表面的散热翼片表面积大,散发效果好,壳体表面上还制有既能用做固定,又能兼做散热片的T形条;能彻底解决镇流器的散热问题,延长电子元件的工作寿命,安装固定方便,结构简单,制造容易的带T形条的燕尾槽连接的大功率电子镇流器壳体。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的:
一种带T形条的燕尾槽连接的大功率电子镇流器壳体,它由上壳体、下壳体和端盖构成,其特征在于:上壳体和下壳体通过燕尾槽连接,上壳体和下壳体的两端通过固定螺钉安装有端盖;上壳体的表面和下壳体的两侧面制有散热翼片,上壳体的上表面制有至少一条T形条。
所述的端盖呈“L”形,端盖上制有穿线孔,其底部装有橡胶垫脚。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在于:该散热外壳采用压注制成,壳体表面的散热翼片高度不受材料拉伸限制,散热翼片表面与空气接触面积大,提高了热交换效能,使得壳体内部的电子元件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能快速散发,延长了电子元件的工作寿命,保证了镇流器产品的工作质量。另外壳体表面上还制有既能用做固定,又能兼做散热片的T形条,使大功率电子镇流器安装固定方便,牢固可靠,且结构简单,制造容易,适用于各种大功率电子镇流器。
附图说明:
图1为带T形条的燕尾槽连接的大功率电子镇流器壳体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带T形条的燕尾槽连接的大功率电子镇流器壳体去掉端盖后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带T形条的燕尾槽连接的大功率电子镇流器壳体的端盖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壳体,2、下壳体,3、端盖,4、散热翼片,5、燕尾槽,6、T形条,7、橡胶垫脚,8、穿线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带T形条的燕尾槽连接的大功率电子镇流器壳体由上壳体1、下壳体2和端盖3构成,上壳体1和下壳体2通过燕尾槽5连接,上壳体1和下壳体2的两端通过固定螺钉固定安装有端盖3,端盖3呈“L”形,端盖3上制有穿线孔8,其底部装有橡胶垫脚7。上壳体1的表面和下壳体2的两侧面制有散热翼片4,上壳体1的上表面的散热翼片4之间制有一条安装时与挂件连接的T形条,T形条既能用做固定,又能兼做散热片(参见附图1-3)。
该带T形条的燕尾槽连接的大功率电子镇流器壳体组装时,首先将电路板及其它电器元件安装于下壳体2内,再将上壳体1通过燕尾槽5与下壳体2连接固定,将电源线从穿线孔8引出。然后通过固定螺钉将端盖3固定在上壳体1和下壳体2的两端并封装好即可。安装时只需通过上壳体1上的T形条与配套挂件配合,即能很方便的将大功率电子镇流器安装固定在所要求的地方,解决了大功率电子镇流器由于表面制有散热片,安装固定困难的问题。工作时,壳体内的电器元件所产生的热量经上壳体1和下壳体2上的散热翼片3快速散发。由于散热翼片4表面与空气接触面积大,提高了热交换效能,彻底解决了大功率电子镇流器散热困难的问题,适用于各种大功率电子镇流器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佳星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湖北佳星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833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