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热管换热立式蒸汽锅炉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82519.3 | 申请日: | 2009-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177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发明(设计)人: | 秦兴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秦兴荣 |
主分类号: | F22B31/08 | 分类号: | F22B31/08 |
代理公司: | 成都立信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51100 | 代理人: | 冯忠亮 |
地址: | 610400 四川省金堂县滨江***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管 立式 蒸汽锅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与立式蒸汽锅炉有关。
背景技术:
已有的蒸汽锅炉在燃烧室中设置有若干根为L型的对流管,对流管一部分在水室中,对流管中受热和冷却后的水的循环较差,换热面积小,导致燃烧室的传热效率差。燃烧室上面的烟室仅作为烟气的汇集,烟室内未布置水室的受热面,排烟温度高,燃烧室与炉膛没有分隔,周围都被水室中的水包围,造成炉膛温度低,燃料不能充分燃烧,耗能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热效率高,能耗低的热管换热立式蒸汽锅炉。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热管换热立式蒸汽锅炉,由燃烧室1,换热室2和水室3组成,燃烧室与换热室通过若干竖向烟道4相通,换热室与烟囱5相通,水室环绕燃烧室、换热室和部分烟囱,其特征在于炉桥14和竖向截面为U形的反射炉拱6构成炉膛,炉膛壁有耐火隔热材料层,反射炉拱6上面的燃烧室和水室中分布有若干组重叠布置的对流管束,每组对流管束为封闭的循环管道,管道内有水,循环管道有部分位于水室,其余部分位于燃烧室。
每组对流管束有两根下降管10,每根下降管的两端分别与同一根上联管8和同一根下联管9连接构成环形通管,环形通管位于水室中,上联管在上,下联管在下,有若平行的L形上升管11,其一端与上联管8连通,另一端与下联管9连通,上升管穿过燃烧室壁,有部分位于燃烧室中。
上、下相邻两组对流管束的上升管11交叉布置。
换热室2内有重叠交叉布置的多层换热管12与水室相通,层与层换热管之间有间距,每层的换热管12之间有间距。
反射炉拱的投影面积为420×420mm,所说的对流管束为重叠交叉布置的五组。
换热管12为重叠交叉布置的五层,每层有九根换热管。
本实用新型的炉膛在水室下方,远离水室的受热面,炉膛上有较大面积的炉拱,炉膛内温度高,燃料燃烧充分,节能。对流管束由多根对流管构成,有独立的循环回路。换热面积大,可将燃烧室内的热量带到水室。水室内的水可使用硬度大的水,不会在水室壁上结垢影响水室的换热,只是在对流管束上聚集很薄的一层松软的固态物质,轻轻一扫,很容易将其从对流管束表面去掉,不影响对流管束的传热效率,很适合在北方水质硬度大的地方使用。换热管和烟囱的换热面积大,排烟温度低,能耗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4为对流管束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锅炉的炉排14与反射炉拱6之间为炉膛,四周的耐火材料层与锅炉壁有空气间隙。反射炉拱投影响面积为420×420mm,由厚度为380mm的耐火砖构成。反射炉拱上的燃烧室1,换热空2和烟囱5的四周被水室3包围。燃烧室1与换热室2由若干竖向烟道4连通。燃烧室内有五组重叠交叉布的对流管束,每组对流管束由上联管8、下联管9与两根下降管10构成环形通管并斜置于水室内,上、下联管由穿过燃烧室的六根平行的L形上升管11连通。对流管束的上联管8在上、下联管9在下,受热的水从上升管11流向上联管,再经过两下降管10流到下联管9,形成换热循环。换热室2内有五排重叠交叉却置的换热管13。每排有9根换热管,换热管与水室相通,受热面积可达13.96m2。换热室2与烟囱5相通,烟囱5穿过水室露出锅炉顶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秦兴荣,未经秦兴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8251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循环流化床锅炉尖顶外罩风帽
- 下一篇:植物栽培用LED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