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地震报警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82145.5 | 申请日: | 2009-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652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张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兴 |
主分类号: | G08B21/10 | 分类号: | G08B21/10 |
代理公司: | 成都惠迪专利事务所 51215 | 代理人: | 梁田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震 报警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震报警器。
背景技术
“5.12”汶川大地震,使多少个鲜活的生命瞬间陨落,震撼着每个中国人的心灵。如果地震报警器能够提前报警,即使是一秒钟,很多人就会有生存下来。地震报警器(特别是民用地震报警器)的开发显得非常重要。
由地震波的知识可以知道,纵波(P波)使地面产生上下颠簸,但破坏较小,横波(S波)使地面产生水平晃动,是造成破坏的主要因素。但S波(约每秒4千米)较P波(约每秒7千米)传播速度慢。如果能快速获取P波的到时,利用两种波的到时差,可以提前数秒到数十秒的时间采取避震措施。
事实上,国家地震局有精密度很高、能够提前时间更多的地震监测仪器,但是要专人管理且价格高昂,没有广泛民间使用的可能性。
利用重力加速度传感器感应地震动的地震报警器,家庭使用为单机型,对可能的干扰进行预先采集保存,报警器随时采集数据并与保存的数据进行对比来消除误报,存在干扰源数据不完整,容易引起误报,价格也仍显得昂贵,大量推广的可能性也较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震报警器,利用地震横波与纵波的时间差,分别感应地震时的横波和纵波,再利用报警电路实现地震报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地震报警器,包括内部为真空状态的外壳,以及纵波感应装置和横波感应装置。所述外壳底端内壁上设有向外壳底端中心延伸的底座。
所述纵波感应装置由弹性构件、圆球、伸缩节和纵波报警电路连接点a和c组成,伸缩节安装于底座上,圆球位于伸缩节正上方,纵波报警电路连接点a和c设置于底座的底部,弹性构件的上端固定于外壳内壁顶端,并通过金属线与纵波报警电路连接点a连接,圆球位于伸缩节正上方,并固定在弹性构件的下端,报警电路连接点c与伸缩节连接。
所述横波感应装置由内管、铜环和横波报警电路连接点b组成,内管上端固定于外壳内壁顶端,下端与铜环连接,铜环的另一端与横波报警电路连接点b连接。本实用新型中,横波感应装置和纵波感应装置共用一个弹性结构(产生上下振动和水平摆动),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产成本,促进了产品的大众化普及、推广。
所述弹簧和圆球为钢质或铜质材料。
所述伸缩节由伸缩装置、螺杆和螺帽组成,伸缩装置安装于底座上,螺杆上端固定在伸缩装置的中部,下端延伸出底座,螺帽安装于螺杆下端上。
所述外壳和内管由玻璃制成一体结构。
所述铜环与圆球位于同一高度。
所述外壳底端还设有向外壳四周延伸的延伸圈,在所述延伸圈上设有用于固定地震感应器的固定螺孔。
所述地震报警器中每一个地震感应器均配置一个接受纵波的触发器和接收横波的触发器,所有接收横波的触发器与一个与门连接,所有接收纵波的触发器与另外一个与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利用弹簧传递振动波有一定时间滞后的原理,使地震感应器感应地震时的P波,再利用数字开关电路进行地震报警,同时将2-3个地震感应器的感应结果进行比较,最大限度地消除误报,实现地震准确报警。
在本实用新型中,地震动感应器,主要利用弹簧传递振动波的滞后性,来检测地震时的P波,而安装于外壳底端的伸缩节则实现对地震强度感应的灵敏度调节;利用触发器的上升沿和延时特性,检测地震时的微小振幅,相当于开环放大,提高灵敏度,同时消除元器件的差异,减少误报;而与门电路,将多个地震感应器分别感应的信号进行比较,从而极大地消除误报;利用地震时P波比S波传播速度快的特点,使P波对S波振动信号进行闭锁,减少风雨等自然因素对建筑物横向干扰,从而进一步降低误报率;最后利用保持继电器的双稳态和时间继电器的延时作用,使报警器针对横波和纵波分别发出报警信号。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施方便,生产成本低,更主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适当增减地震感应器和相应的触发器来调整生产成本,相应地调整市场售价,如果使用3个联网的报警器,其市场售价为300元左右(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单机型地震报警器一般售价为1800元/台左右),与现有技术相比,性价比具有明显优势。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购买相应价位的产品,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适应各社会阶层的需要,使地震报警器民用成为了可能,极大地方便了产品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报警电路的系统框图。
附图中标号对应名称:1-外壳,2-弹性构件,3-圆球,4-底座,5-伸缩装置,6-螺杆,7-螺帽,8-内管,9-铜环,10-铜丝,11-延伸圈,12-固定螺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兴,未经张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8214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