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体式免缝合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网塞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081839.7 | 申请日: | 2009-06-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685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15 |
| 发明(设计)人: | 雷文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雷文章 |
| 主分类号: | A61F2/02 | 分类号: | A61F2/02;A61L27/1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10017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体式 缝合 充填 张力 修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用网塞,准确的说,是适用于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一体式免缝合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网塞。
背景技术
腹股沟疝是腹外疝最常见的类型。传统治疗方法是将缺损部位的组织对组织进行缝合修补,该方法术后复发率高、疼痛严重、恢复慢。近年来在全世界广泛推崇采用人工材料进行无张力疝修补。该方法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用聚丙烯材料制成的网塞进行网塞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无张力疝修补的基本术式之一,该方式由于技术操作简单而在全世界被广泛应用。国内外现有的网塞基本由相互分离的两部分构成:即放置于缺损部位的网塞(由外片和内瓣构成)和加强腹股沟管后壁的上层补片。由于两者相互分离,致使深面的网塞及上面的平片均必须缝合固定,这就体现出现有网塞结构设计的明显缺陷。:1、过多的缝合可能伤及神经分支出现术后疼痛。2、缝线对组织可能产生切割而失去有效的固定,临床上常发生网塞向体外或腹腔内移动,而出现疝复发或其它严重并发症。3、现有网塞的内瓣十分柔软,无法承受来自腹腔的压力可能导致网塞向外翻出而复发,这也致使必须对其缝合固定。 这些的设计缺陷直接导致了目前网塞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相对较高的复发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缝合过多、难以有效固定等缺陷。
为实现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平片1和网塞外片2。所述网塞外片2边缘由8个弧形组成,通过连接柱4与上层的平片1连为一体,网塞外片2的内侧呈放射状的附着8个支撑柱3,支撑柱3和连接柱4均为空心柱。所述平片1上有精索孔5。该产品均采用医用聚丙烯制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体式免缝合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网塞能够达到后述效果:1、内面的网塞无需缝合,减少了手术步骤缩短了手术时间。2、减少了因过多缝合可能导致的术后疼痛。3、减少因材料移动引起的复发。4、防止了网塞移动引起的其它严重并发症。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体式免缝合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网塞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体式免缝合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网塞的剖视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腹股沟斜疝为例。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方向4-6cm切口,切开皮肤、皮下、腹外斜肌腱膜;游离第一间隙,游离精索,高位游离疝囊后回纳人腹腔;选择恰当大小的一体式免缝合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网塞,用环钳提起平片,经疝环口将一体式免缝合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网塞放入疝环深面,用手指将网塞外片2及支撑柱3向外展开于腹膜前间隙,由于网塞外片2及上层的平片1通过连接柱4连为一体,从里、外两个层面卡住了缺损,既有效达到了缺损的修补,又防止了材料的移动;同时,放射状的支撑柱3有效的将网塞撑开,使腹腔压力分散在缺损的四周,防止网塞向外突出以降低复发率。之后将精索从平片1的精索孔5穿过,关闭精索孔5的缺口,平片1平放于第一间隙。带精索孔5的平片1可以进一步加强腹股沟管后壁(即缺损的外侧),达到双重修补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雷文章,未经雷文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8183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能光伏组件及其用的接线盒和二极管结构
- 下一篇:触摸按钮式开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