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真空采血管密封盖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081587.8 | 申请日: | 2009-06-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532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 发明(设计)人: | 喻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普什医药塑料包装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B5/15 | 分类号: | A61B5/15 |
| 代理公司: | 成都惠迪专利事务所 51215 | 代理人: | 王建国 |
| 地址: | 61173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真空 血管 密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采血管,特别涉及真空采血管的密封盖。
背景技术
传统的血样采集是使用针筒抽取再转注到试管中,由于极易引起污染和造成检测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因此近年来大多改用真空采血管进行血样采集。譬如,在专利号ZL200720023610.9、授权公告号CN201076469Y的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中即公开了一种真空采血管,它由具有一端开口的管体和在该开口处设置的且与之相匹配的胶塞构成,管体抽取真空后由胶塞密封。增强对管体密封性和避免手指与胶塞直接接触,在管体外还设置有一层包覆管体和胶塞整个外表面的密封罩。该真空采血管具有以下优点:无菌程度高,血液污染概率小,对检验结果的干扰小;可通过真空度来控制采血量,因此可实现自动计量,无须回抽。但由于采样后需对管体施加密封罩,检验时又需将其拆除,由此该真空采血管存在操作繁琐和使用不方便的不足。除此之处,在拨除胶塞时,如果用力不当,管体内的血液极易溅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真空采血管密封盖,不仅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而且使用操作更为方便。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的真空采血管密封盖,包括具有一端开口的管体,以及设置在该开口部位上且与之形成密封的胶塞,其特征是:所述胶塞外还设置有与之插接的外盖,胶塞、外盖的插接面之间设置有止退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胶塞的下部为与管体开口内壁形成密封的柱塞段,其上部为径向外凸形成的凸台段;所述止退结构为设置在外盖上部内壁上的至少一条环形凸条,环形凸条挤压作用于胶塞凸台段的外周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使用操作更为方便,检验时可用单手操作开启密封,且能有效地防止血液从管体内溅出。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如下三幅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真空采血管密封盖及管体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真空采血管密封盖中外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真空采血管密封盖中胶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零部件、部位名称及所对应的标记:管体10、外盖20、止退条21、加强筋22、胶塞30、凸台段31、柱塞段3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真空采血管密封盖,包括具有一端开口的管体10,以及设置在该开口部位上且与之形成密封的胶塞30。所述胶塞30外还设置有与之插接的外盖20,胶塞30、外盖20的插接面之间设置有止退结构。检验时只需要向上顶动外盖20,由外盖20带动胶塞30上移脱离管体10开口,因此可用单手操作开启密封,使用操作更为方便,且能有效地防止血液从管体内溅出。
参照图3,所述胶塞30的下部为与管体10开口内壁紧配合的柱塞段32,其上部为径向外凸形成的凸台段31。参照图1和图2,所述止退结构为设置在外盖20上部内壁上的至少一条环形凸条21,该环形凸条21挤压作用于胶塞30凸台段31的外周面上。
为使外盖20具有一定柔性,改善开启操作的手感,参照图2,所述外盖20的下部为薄壁结构,其内壁上沿周向间隔设置有纵向延伸的加强筋22。
以上所述只是用图解说明本实用新型真空采血管密封盖,的一些原理,并非是要将本实用新型局限在所示和所述的具体结构和适用范围内,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应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申请的专利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普什医药塑料包装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普什医药塑料包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8158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带浇灌系统的花盆
- 下一篇:一种儿童自行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