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重复使用整芯弹压式新型铅笔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81052.0 | 申请日: | 2009-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566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熊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熊山 |
主分类号: | B43K21/00 | 分类号: | B43K21/00;B43K29/06;B43K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重复使用 弹压 新型 铅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铅笔,具体为可重复使用整芯弹压式新型铅笔。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生产和使用的铅笔外壳的材料主要由木料、纸、塑料制作,而这些铅笔大多需要另外用铅笔刀等工具对铅笔进行加工才能正常使用,且在加工过程中经常发生断芯的情况;塑料外壳铅笔有可以直接使用的,但同样需要铅笔刀,而且塑料外壳铅笔能容纳笔芯的长度较短,有些塑料外壳铅笔为了填写答题卡的方便,里面都是装的几个小段的削好的铅笔芯,浪费大。现在也有削铅笔不断芯的铅笔刀,但它却不能把铅笔削成切面为长方形的填写答题卡的笔尖。木料外壳类铅笔却浪费着国家的木材资源,为我国的环保事业的发展造成阻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正是针对现有产品的以上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笔外壳可重复使用,适用范围广,它适用于切面为圆形、椭圆形、方形与各种直径、各种硬度铅笔芯的可重复使用整芯弹压式新型铅笔。
本使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可重复使用整芯弹压式新型铅笔,由铅笔笔套、笔前半部外壳、笔后半部外壳、活动塞、按钮组成,铅笔笔套套在笔前半部外壳上,笔前半部外壳设置在可重复使用整芯弹压式新型铅笔底端,活动塞设置在后半部外壳的内层的上半部,按钮设置在笔后半部外壳顶端。
铅笔笔套笔套外直径12毫米,厚1毫米,在其口端内壁边上为1毫米宽,0.5毫米厚的圆环,再向里面延伸12毫米,其内壁直径缩小到7毫米,然后逐渐缩小内壁直径,到离口端1.7厘米处,其内壁直径缩小到5毫米,之后内壁直径恢复到10毫米,在此处接一小型铅笔刀。
笔前半部外套上端外直径9毫米,厚1毫米,内壁为自右向左旋转向下的丝口,丝口宽0.5毫米,厚0.5毫米,间距1毫米,由上到下5毫米,内壁由上到下5毫米处内直径由7毫米缩小到5毫米,再向下延伸5毫米,内壁直径缩小到3毫米,然后再向下延伸5毫米,内壁由上到下5毫米至1厘米之间镶一外直径5毫米,内直径3毫米的软塑料环,外壁由上到下5毫米处,外壁直径开始逐渐缩小,到1.5厘米处外壁直径缩小到5毫米。
笔后半部外壳包括外层、中层、内层,外层外壁直径9毫米,厚1毫米,其表面为由上到下自右向左宽0.5毫米,厚0.5毫米,间距1毫米的丝口,丝口上部与外壳下部相结合部分长度为2毫米,厚3毫米,丝口段由下到上7毫米的一段,直径在7毫米以内的部分,其两边有两条对称的开口,把这段圆筒分为两半,其中一半的开口的边为锯齿状,锯齿的形状为下边与笔外壳的方向垂直,锯齿高0.3毫米.中层只有有锯齿的一半,与外层下段有锯齿的一段相邻,其外壁直径7毫米,厚1毫米,长10.8厘米,两边的锯齿与外层下部的锯齿相同并相承接,其底部与外层相邻处有一高8毫米的弹簧,弹簧条的直径为1毫米,形状为“M”形,侧面与中层半圆重合.在中层半圆的中心线上的内外壁两面各有一条宽0.5毫米,高0.2毫米,长10.8厘米的凸条.内层为两半,其外壁直径为5毫米,壁厚1毫米.与中层相邻的一半其锯齿与中层相同,并与外层下部锯齿相承接,在半圆中心线上的外壁有一条向内凹的宽0.5毫米,深0.2毫米,长11.3厘米的凹槽,内层下部与外层结合为一整体.内层的另一半没有锯齿,其长度为11.3厘米,下部同样与外层结合为一整体,由于这边没有中层,在两边为1毫米厚的塑料壁与外层结合为一整体.
活动塞为一直径3毫米,长1.7厘米的圆柱体,在其上方有两排对称的与外壳锯齿面相邻的一面为锯齿,与外壳另一边相邻的一面为平面的锯齿,其锯齿大小、形状与外壳的锯齿相同,方向相反,锯齿的数目为三颗,锯齿最厚处0.9毫米,最薄处0.6毫米,齿带宽2毫米。
按钮外壁直径9毫米,厚2.2毫米。外壁由上到下3.5毫米-4.5毫米处为1毫米宽,0.5毫米厚的圆环,由上到下5毫米处,外壁直径缩小到6.4毫米,再向下延伸5毫米长,其表面为由上到下自右向左的丝口,丝口宽0.5毫米,厚0.5毫米,间距1毫米。其内壁由上到下为长1厘米,直径4.6毫米的圆孔。在其圆孔中间部分的上部直径为9毫米,向下延伸到2毫米处直径缩小为4.6毫米,然后向下延伸1.25厘米。下边为一直径7毫米,高2毫米的圆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熊山,未经熊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810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车窗及前、后挡风玻璃处安全防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油箱盖与箱包连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