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复摆零抖动发生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080995.1 | 申请日: | 2009-05-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13399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24 |
| 发明(设计)人: | 梁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伟 |
| 主分类号: | G01V7/12 | 分类号: | G01V7/12;G09B23/1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10065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复摆 抖动 发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实验仪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复摆零抖动发生器。
背景技术
在利用复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过程中,需要用手将复摆摆杆的下端旋移至一定高度的位置后再松手。由于在释放摆杆的一瞬间,人的手很容易产生轻微的抖动,这会使摆杆在摆动的同时产生扭动,这样的扭动会消耗一定的动能,这无疑会影响复摆的摆动周期,进一步增加测量结果的误差值。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消除复摆初始抖动的复摆零抖动发生器。
解决本实用新型技术问题的方案是:复摆零抖动发生器由旋钮、固定夹、滑槽上夹、挡块、滑槽下夹、支架、手柄、转轮、转柄、滑条、挡条和卡环构成。其中支架的上端是侧面为F形的固定夹,支架的下端是相互平行的滑槽上夹和滑槽下夹构成的滑槽。固定夹的上表面有一螺纹通孔,旋钮处于所述螺纹通孔中。滑条为长条形,滑条处于滑槽上夹和滑槽下夹之间,滑条的位于滑槽上夹和滑槽下夹的左、右侧面的位置各有一与滑条为一整体的挡块,两挡块与滑槽上夹和滑槽下夹的侧面成动配合关系。滑条的右端有一水平的、与滑条垂直的截面为矩形的挡条。支架处于滑槽上夹和滑槽下夹之间的位置有一通孔,挡块的表面有与所述通孔相通的螺纹通孔。转柄同时贯穿挡块的螺纹通孔和支架的通孔。转柄位于滑槽上夹和滑槽下夹之间的部分有螺纹。位于支架的通孔的两端的转柄上分别套有一个卡环,两卡环与转柄成静配合关系、与支架成动配合关系。转柄的外端与转轮同轴心且为一个整体,转轮的边缘上有与转轮为一体的手柄。
安装时,将固定夹卡在桌面的边缘,并扭紧旋钮,支架即被固定,然后将复摆摆杆的下端置于挡条之上。开始实验时,握住手柄逆时针匀速转动,在转柄的螺纹的作用下,滑条沿着固定夹和滑槽上夹的纵向方向向远处移动,挡条随之匀速移动,当挡条离开复摆摆杆下端时,摆动开始。
采用上述方案,能达到以下效果:
由于挡条在匀速运动的过程中离开摆杆下端,没有任何的抖动产生,这就保证了摆杆在摆动的过程中不产生扭动,这样就避免了因手抖而引起的实验误差,提高了实验结果的准确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旋钮 2.固定夹 3.滑槽上夹 4.挡块 5.滑槽下夹 6.支架 7.手柄 8.转轮 9.转柄 10.滑条 11.挡条 12.卡环 13.桌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复摆零抖动发生器由旋钮1、固定夹2、滑槽上夹3、挡块4、滑槽下夹5、支架6、手柄7、转轮8、转柄9、滑条10、挡条11和卡环12构成。其中支架6的上端是侧面为F形的固定夹2,支架6的下端是相互平行的滑槽上夹3和滑槽下夹5构成的滑槽。固定夹2的上表面有一螺纹通孔,旋钮1处于所述螺纹通孔中。滑条10为长条形,滑条10处于滑槽上夹3和滑槽下夹5之间,滑条10的位于滑槽上夹3和滑槽下夹5的左、右侧面的位置各有一与滑条10为一整体的挡块4,两挡块4与滑槽上夹3和滑槽下夹5的侧面成动配合关系。滑条10的右端有一水平的、与滑条10垂直的截面为矩形的挡条11。支架6处于滑槽上夹3和滑槽下夹5之间的位置有一通孔,挡块4的表面有与所述通孔相通的螺纹通孔。转柄9同时贯穿挡块4的螺纹通孔和支架6的通孔。转柄9位于滑槽上夹3和滑槽下夹5之间的部分有螺纹。位于支架6的通孔的两端的转柄9上分别套有一个卡环12,两卡环12与转柄9成静配合关系、与支架6成动配合关系。转柄9的外端与转轮8同轴心且为一个整体,转轮8的边缘上有与转轮8为一体的手柄7。
安装时,将固定夹2卡在桌面13的边缘,并扭紧旋钮1,支架6即被固定,然后将复摆摆杆的下端置于挡条11之上。开始实验时,握住手柄7逆时针匀速转动,在转柄9的螺纹的作用下,滑条10沿着固定夹2和滑槽上夹3的纵向方向向远处移动,挡条11随之匀速移动,当挡条11离开复摆摆杆下端时,摆动开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伟,未经梁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809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