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毫米波口腔照射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80429.0 | 申请日: | 2009-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10231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24 |
发明(设计)人: | 毛德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恒波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N5/02 | 分类号: | A61N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66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毫米波 口腔 照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毫米波口腔照射器。
背景技术
1968年,英国利物浦大学理论物理学家H·费罗利舍提出的电磁相干振荡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毫米波生物学效应的理论基础。7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利用毫米波技术进行的大量生物学、生理学实验以及医学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则为毫米波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毫米波治疗仪将毫米波作用生物活动点(人体穴位),通过经络引起相关局部和全身的应答性效应,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近年来,为拓展毫米波治疗的临床应用范围,已经设计了多种照射器:体外照射器、组合照射器和腔内照射器;但是,在口腔治疗领域,还没有相关的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口腔疾病治疗的毫米波照射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毫米波口腔照射器整体包括照射器、输出连接线和圆柱形插拨自锁连接器,照射器包括毫米波振荡腔体、耿氏毫米波振荡管,圆柱形喇叭及手柄,手柄的一端与输出连接线连接,另一端与毫米波振荡腔体紧密连接;毫米波振荡腔体内安装耿氏毫米波振荡管,毫米波振荡腔体的另一端与圆柱形喇叭的一端紧密连接;毫米波振荡腔体上设有电压为5V,电流为1A的直流电源;
优选圆柱形喇叭的光滑的端部横切面为圆形,柱体内部为空腔;
优选耿氏毫米波振荡管振荡产生的毫米波波长为7~8毫米,频率为36GHz~42GHz,产生功率为100~150mW的毫米波信号,通过长的圆柱形喇叭发射出数百毫瓦/平方厘米的毫米波功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细长的圆柱形喇叭可以将数百毫瓦/平方厘米的毫米波功率能量传送到口腔内任意位置,可用于治疗牙周炎、口疮、预防癌前病变、舌鳞癌、灼口综合征、口腔扁平苔藓、复发性口腔溃疡等口腔疾病,拓展毫米波治疗的临床应用范围,为口腔科医生提供一种新型治疗口腔疾病的新手段和新器械,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应用范围广,使用方便。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图1中照射器的放大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和图3,米波口腔照射器整体包括照射器1、输出连接线2和圆柱形插拨自锁连接器3,照射器1包括毫米波振荡腔体4、耿氏毫米波振荡管5,喇叭6及手柄7,手柄7的一端与输出连接线2连接,另一端与毫米波振荡腔体4紧密连接;毫米波振荡腔体4内安装耿氏毫米波振荡管5,毫米波振荡腔体4的另一端与喇叭6的一端紧密连接;毫米波振荡腔体4上设有电压为5V,电流为1A的直流电源;喇叭6为圆柱形,其端部横切面为圆形,柱体内部为空腔;耿氏毫米波振荡管振荡产生的毫米波波长为7~8毫米,频率为36GHz~42GHz,产生功率为100~150mW的毫米波信号。
使用时,操作人员手握手柄,将长圆柱形的喇叭置入口腔的病变位置,接通毫米波振荡腔体4上的电压为5V,电流为1A的直流电源,毫米波振荡腔体4内的耿氏毫米波振荡管5产生功率为100~150mW的毫米波信号,通过长的喇叭发射出数百毫瓦/平方厘米的毫米波功率,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治疗时可以通过输出连接线2和与其相连的圆柱形插拨自锁连接器3与主机连接而得到控制,细长的喇叭可以将适宜的毫米波能量传送到口腔内任意位置,可用于治疗牙周炎、口疮、预防癌前病变、舌鳞癌、灼口综合征、口腔扁平苔藓、复发性口腔溃疡等口腔疾病,拓展毫米波治疗的临床应用范围,为口腔科医生提供一种新型治疗口腔疾病的新手段和新器械,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应用范围广,使用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恒波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恒波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804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立体导通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软膜覆晶封胶的制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