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卧式回转溶解器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80107.6 | 申请日: | 2009-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84932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0 |
发明(设计)人: | 严笳化;丁莽;刘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严笳化;丁莽;刘明 |
主分类号: | B01F1/00 | 分类号: | B01F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冉鹏程 |
地址: | 635200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卧式 回转 溶解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原地区溶解设备技术领域,确切地说涉及一种对硼砂进行溶解的卧式回转溶解器。
背景技术
建国以来,我国的硼行业一直以辽(宁)吉(林)为主要生产基地。由于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导致上述资源产地的资源已面临枯竭。目前,我国的硼砂市场70%是进口土耳其和美国的硼砂。然而,青藏高原拥有盐湖500多个,其中中低品位的硼砂矿储量有几千万吨,因而开发利用中低品位的硼砂矿物,势在必行。
在五水硼砂的制备工艺中,需要用到硼砂溶解器。现有的硼砂溶解器,均为立式结构,其主要包括筒身,上盖板,驱动电机,伞齿,搅拌轴,搅拌叶片,出料口等,上盖板与筒身的上端联结,筒身底部为锥形,出料口开设在锥形筒身的底部,其工作原理为:将含有硼砂的原矿碎块和水按比例加入至筒身内,驱动电机带动伞齿转动,并使搅拌轴带动搅拌叶片在筒身内搅拌,待硼砂完全溶解后,含硼砂的泥浆和未被完全破碎的原矿碎块颗粒、不溶物和石头等杂物均通过出料口排出。这种立式结构的溶解器存在着很多问题:搅拌时,比较重的碎块会沉积到筒身底部,长久使用后,泥浆、未被完全破碎的原矿碎块颗粒、不溶物和石头等杂物就会堆积在出料口上方,形成较大颗粒,堵塞出料口,影响了正常出料。此时需要人工下到筒身里清除出料口上方的杂质,但筒身内的温度非常高,甚至达到了50-70度,要停机等上一段时间筒身内温度降低后,人员才能下到筒身内清除,长此以往,溶解器设备既容易受到损坏,影响使用寿命,并且耗费了工时,生产效率极其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生产效率高,出料口不会堵塞的卧式回转溶解器,本实用新型采用卧式结构,采用自身回转的方式翻料和导料,并使物料在溶解器内溶解充分,彻底改变了立式溶解器的工作方式,并且出料口不会堵塞,也就不用专人进筒身内清洗,使用寿命得以延长。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卧式回转溶解器,包括筒身,其特征在于:所述筒身卧式设置,筒身安放在至少两个托轮上,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筒身在托轮上作回转运动;所述筒身的一端开有至少一个进料口,另一端开有至少一个出料口,筒身内壁上布满了多个导料板和多个翻料板,多个导料板形成导料板列,多个翻料板形成翻料板列,导料板在筒身内壁上倾斜设置,每个导料板的倾斜方向一致,翻料板在筒身内壁上水平方向设置,在筒身上靠近出料口端设置有蒸汽进管,在筒身上靠近进料口端设置有蒸汽出管,所述蒸汽进管和蒸汽出管均固定,并与所述筒身密封连接,在进料口侧设置有检测物料温度的双金属温度计。
导料板在筒身内壁上的倾斜角度为15至35度。
所述导料板列和翻料板列间隔设置。
所述导料板和翻料板均匀分布在筒身内壁上。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调速电机,变频器和减速箱,电机轴联结调整所述调速电机速度的变频器,变频器与所述减速箱连接,由减速箱减速后驱动齿轮与齿圈啮合传动,使筒身回转运动。
所述筒身上设置有两个滚圈,所述托轮为两个,滚圈与所述托轮相对滚动,且滚圈上设置有挡轮,挡轮伸出所述滚圈与托轮的结合部,两挡轮使所述滚筒在两托轮之间自锁。
所述筒身为圆形结构。
所述进料口为一个,所述出料口为三个,三个出料口在筒身的圆周上按120度的夹角均匀分布。
与现有的立式溶解器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表现在:
1、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卧式筒身,且筒身自身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回转运动,且筒身内壁设置有将物料按进料口沿出料口方向导流的导料板,翻转物料的翻料板,这样的结构方式能进一步使物料在溶解器内溶解充分,彻底改变了立式溶解器的工作方式,并且出料口不会堵塞,也就不用专人进筒身内清洗,工作效率高,使用寿命长;采用在出料端设置蒸汽进管和在进料端设置蒸汽出管,这样蒸汽就会先对即将要排出的物料进行加热,有利于保证溶解器出料端液体达到溶解温度,而在进料端附近设置双金属温度计,温度计检测的温度是靠近蒸汽出管方向的物料,便于精确检测和控制温度。
2、导料板在筒身内壁上的倾斜角度为15至35度,导料板列和翻料板列间隔设置,导料板和翻料板均匀分布在筒身内壁上。这样的技术方案能进一步保证物料从进料口向出料口运行,且溶解更加充分。
3、驱动机构采用调速电机、变频器和减速箱,方便随时对筒身的旋转速度进行调整。
4、滚圈上设置有挡轮,挡轮伸出所述滚圈与托轮的结合部,两挡轮使所述滚筒在托轮中间自锁。这样的技术方案便于使筒身卡在两托轮之间不左右移动。
5、所述筒身为圆形结构,筒身回转时没有死角,溶解更加充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严笳化;丁莽;刘明,未经严笳化;丁莽;刘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801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熔法纺丝喷丝板密封装置
- 下一篇:优化表面缩痕塑料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