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PWM技术的埋弧焊送丝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有效
| 申请号: | 200920079804.X | 申请日: | 2009-03-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88178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0 |
| 发明(设计)人: | 蔡立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华远电器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P1/18 | 分类号: | H02P1/18;H02P3/08;B23K9/18 |
| 代理公司: | 成都惠迪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梁 田 |
| 地址: | 610045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pwm 技术 埋弧焊送丝 电机 反转 控制电路 | ||
1、基于PWM技术的埋弧焊送丝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主要由第一延时电路、第二延时电路、刹车逻辑控制电路及输出电路组成,所述的第一延时电路的输入端与第二延时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一延时电路及第二延时电路的输出端均分别与刹车逻辑控制电路的输入端相连,输出电路的输入端与刹车逻辑控制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PWM技术的埋弧焊送丝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时电路由二极管D13、电阻R47、电阻R48及电容C27组成,电容C27的一端与电阻R48相连,电容C27的另一端与电阻R47的一端相连后接于二级管D13的P极,电阻R48的另一端与电阻R47的另一端相连后接于二极管D13的N极,同时,电容C27与电阻R48的连接点还直接接地;第二延时电路由二极管D14、电阻R58及电容C28组成,电容C28的一端与电阻R58的一端相连后接于二极管D14的N极,电阻R58的另一端直接与二极管D14的P极相连,同时,电容C28的另一端直接接地;二极管D14的P极与二极管D13的N极相连后形成输入端CT。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PWM技术的埋弧焊送丝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刹车逻辑控制电路为:非门IC5A的输入端与二极管D13的P极相连,其输出端经非门IC5C、电阻R37、二极管D17后与二极管D15的P极相连,同时,二极管D17的输出端还与与非门IC5E的一个输入端相连;非门IC5B的输入端与二极管D14的N极相连,其输出端与与非门IC5E的另一个输入端相连;二极管D16的P极与二极管D14的P极相连,二极管D16的N极与二极管D15的N极相连后与异或门IC5F的一个输入端相连;与非门IC5E的输出端经非门IC5D后与异或门IC5F的另一个输入端相连,异或门IC5F的输出端直接形成刹车逻辑控制电路的输出端QR;同时,非门IC5C的输出端还直接引出形成刹车逻辑控制电路的输出端QF,非门IC5D的输出端还直接引出形成刹车逻辑控制电路的输出端QS。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PWM技术的埋弧焊送丝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出电路由二极管D35、二极管D34构成,二极管D34的P极直接与输出端QR相连;二极管D35的P极直接与输出端QS相连,同时,二极管D35的N极与二极管D34的N极相连后形成输出电路的输出端QR3。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PWM技术的埋弧焊送丝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在二极管D17和与非门IC5E的连接点还设有第三延时电路,所述的第三延时电路由电阻R49及电容C29组成,且电阻R49的一端及电容C29的正极均与二极管D17的N极相连,电阻R49的另一端则直接与电容C29的负极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华远电器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华远电器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7980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线发射接收单元
- 下一篇:新型护理配药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