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果树分散式地下匀速滴灌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79605.9 | 申请日: | 2009-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74944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06 |
发明(设计)人: | 梁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伟 |
主分类号: | A01G27/02 | 分类号: | A01G2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16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果树 分散 地下 匀速 滴灌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节水灌溉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果树分散式地下匀速滴灌器。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果树灌溉方法有地表灌溉法和地上软管滴灌法。前者的缺点是水资源浪费大而效果却很差,后者的优点是节水,但不适于丘陵、山地,特别不适合分散栽植的果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果树分散式地下匀速滴灌器,它不仅能收到良好的节水效果,更重要的是它为丘陵、山地的果树提供一种简便实用的灌溉方式。
解决本实用新型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果树分散式地下匀速滴灌器由贮水桶、支承筒、筒颈、进气孔、通气口、浮盘、恒压斗和滴管构成。其中,贮水桶的底部为倒圆锥形,此倒圆锥形的下端是圆柱形的筒颈,筒颈的下端是贮水桶的唯一开口。支承筒为具有底板的圆筒,支承筒的上口开敞,支承筒的上口处有一环形斜面台阶,支承筒的底板正中有一与滴管成动配合关系的圆形通孔。贮水桶的底部处于支承筒的上口内,贮水桶底部的边缘置于支承筒的环形斜面台阶上,支承筒的侧面有一通气口。恒压斗为开口向上的圆筒形,恒压斗与其底部的滴管为一个整体,且恒压斗的底部与滴管相通。恒压斗的底部置于支承筒的底板上,滴管的上端处于支承筒的底板正中的圆形通孔中,滴管的下端口有一直径在1.0-1.5mm的滴孔。浮盘是圆筒形和其下端的圆环板的结合体,浮盘的材料为聚四氟乙烯。浮盘的圆筒形部分的侧壁的底部有一直径在5-10mm进气孔,通气口的孔径大于进气孔的孔径。浮盘套在筒颈上并与筒颈成动配合关系,浮盘处于恒压斗中并与恒压斗成动配合关系。
使用时,通气口以下的支承筒以及滴管伸出支承筒底板的部分均埋于土中。在滴灌前,先将贮水桶中灌满水,然后将恒压斗内注满水,再将贮水桶迅速倒插于支承筒中,此时筒颈处于浮盘中,由于恒压斗内的液面高于筒颈的下端,贮水桶内的水保持静止状态,水缓慢从滴管下端的通孔流走,浮盘随着水面缓慢下降。当进气孔低于筒颈的下端时,外界的空气通过进气孔进入贮水桶内,贮水桶内的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入恒压斗,直至进气孔的高度随液面的上升超过筒颈下端为止。
采用上述方案,能达到以下效果:
1.由于恒压斗内的液面高度始终在筒颈下端的位置轻微波动,因此,在贮水桶内的水用完之前,滴管底端的水压大体上保持为一个定值。由于水滴出的速度取决于滴孔处的水压值,因此本实用新型达到了匀速滴灌的效果,提高了水的利用率。
2.由于恒压斗内设置了浮盘,浮盘将恒压斗内液面遮盖,大大减少了水的蒸发,进一步提高了水的利用率。
3.由于浮盘的材料采用的是聚四氟乙烯,使它与筒颈外壁以及恒压斗的内壁之间均具有极小的摩擦力,这使本实用新型具有较高的自动补水灵敏度。
4.支承筒既起到了支撑贮水桶的作用,又锁定了筒颈下端伸入恒压斗内的长度,使贮水桶的安装一步到位,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浮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贮水桶 2.支承筒 3.筒颈 4.进气孔 5.通气口 6.浮盘 7.恒压斗 8.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果树分散式地下匀速滴灌器由贮水桶1、支承筒2、筒颈3、进气孔4、通气口5、浮盘6、恒压斗7和滴管8构成。其中,贮水桶1的底部为倒圆锥形,此倒圆锥形的下端是圆柱形的筒颈3,筒颈3的下端是贮水桶1的唯一开口。支承筒2为具有底板的圆筒,支承筒2的上口开敞,支承筒2的上口处有一环形斜面台阶,支承筒2的底板正中有一与滴管8成动配合关系的圆形通孔。贮水桶1的底部处于支承筒2的上口内,贮水桶1底部的边缘置于支承筒2的环形斜面台阶上,支承筒2的侧面有一通气口5。恒压斗7为开口向上的圆筒形,恒压斗7与其底部的滴管8为一个整体,且恒压斗7的底部与滴管8相通。恒压斗7的底部置于支承筒2的底板上,滴管8的上端处于支承筒2的底板正中的圆形通孔中,滴管8的下端口有一直径在1.2mm的滴孔。浮盘6是圆筒形和其下端的圆环板的结合体,浮盘6的材料为聚四氟乙烯。浮盘6的圆筒形部分的侧壁的底部有一直径为10mm的进气孔4,通气口5的孔径大于进气孔4的孔径。浮盘6套在筒颈3上并与筒颈3成动配合关系,浮盘6处于恒压斗7中并与恒压斗7成动配合关系。
使用时,通气口5以下的支承筒2以及滴管8伸出支承筒2底板的部分均埋于土中。在滴灌前,先将贮水桶1中灌满水,然后将恒压斗7内注满水,再将贮水桶1迅速倒插于支承筒2中,此时筒颈3处于浮盘6中,由于恒压斗7内的液面高于筒颈3的下端,贮水桶1内的水保持静止状态,水缓慢从滴管8下端的通孔流走,浮盘6随着水面缓慢下降。当进气孔4低于筒颈3的下端时,外界的空气通过进气孔4进入贮水桶1内,贮水桶1内的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入恒压斗7,直至进气孔4的高度随液面的上升超过筒颈3下端为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伟,未经梁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7960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