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制动管复合接口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79552.0 | 申请日: | 2009-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5915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9 |
发明(设计)人: | 柯寿乾;柯友敏;杨刚;蒲海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柯寿乾 |
主分类号: | F16L21/02 | 分类号: | F16L21/02;F16L21/04 |
代理公司: | 成都博通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谢焕武 |
地址: | 610041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动 复合 接口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使用于气体制动的机动车上的气制动管复合接口。
背景技术
现有的气制动管接口广泛用于气体制动的机动车上,如载重卡车、公交车和其他专用车辆等等,其具有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具有第一管体接口,所述第二管体具有第二管体接口,所述第一管体接口的内壁与第二管体接口的外壁相配合。现有气制动管接口的第一管体接口和第二管体接口的配合,是通过套置在第二管体外壁的螺母与第一管体外壁的螺纹固定连接,而让第一管体接口的内壁和第二管体接口的外壁连接为一体。现有气制动管接口的第一管体接口的管状内壁和第二管体接口的外壁之间是单纯的金属密封,这就要求金属密封面,即第一管体接口的管状内壁和第二管体接口的外壁,均在加工时必须保证光洁度、粗燥度、形状和位置度,令加工难度极为复杂且生产成本昂贵。并且还要保证密封面在形成密封前不能有碰伤,否则极易导致密封失效。即使形成密封后,机动车运行难免会产生震动,震动会传递到气制动管接口上,现有气制动管接口在配合时因为是硬--硬的金属密封,金属间会随震动而产生磨损,稍有磨损即容易漏气,进而使接口报废。在维护方面,现有气制动管接口的金属密封的密封面出现漏气现象时,金属密封面无法修复,须将整个产品更换,让用户的使用成本居高不下。因此,现有气制动管接口具有缺陷,需要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现有的气制动管接口的结构上进行改进,提供一种便于加工、便于后期维护且生产成本低廉的气制动管复合接口。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气制动管复合接口具有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具有第一管体接口,所述第二管体具有第二管体接口,所述第一管体接口的内壁与第二管体接口的外壁相配合,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管体接口的内壁为第一管体接口一端向第一管体中轴线收敛锥度的第一管体接口内壁,所述第二管体接口的外壁为具有环形凹槽且与第一管体接口的锥度相配合的第二管体接口锥形外壁,所述第二管体接口锥形外壁的环形凹槽内固定设置有橡胶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均可以采用现有气制动管接口的金属制造,如铁、铜、不锈钢或铝等金属制造而成的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等等。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第一管体接口与第二管体接口相配合的方式沿用现有气制动管接口的第一管体接口和第二管体接口的配合方式,即也是通过套置在第二管体外壁的螺母与第一管体外壁的螺纹固定连接,而让第一管体接口的内壁和第二管体接口的外壁连接为一体。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第一管体接口的内壁为第一管体接口一端向第一管体中轴线收敛锥度的第一管体接口内壁,所述第二管体接口的外壁为具有环形凹槽且与第一管体接口的锥度相配合的第二管体接口锥形外壁,所述第二管体接口锥形外壁的环形凹槽内固定设置有橡胶密封圈。即是指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二管体接口锥形外壁与第一管体接口内壁之间相结合后形成的密封,是既有第二管体接口锥形外壁与第一管体接口内壁之间硬--硬的金属密封,还有第二管体接口锥形外壁的环形凹槽内固定设置的橡胶密封圈与第一管体接口内壁之间软--硬的复合密封。
这样一来,当本实用新型的气制动管复合接口形成密封时,第一管体接口内壁和橡胶密封圈接触而形成的密封是整个密封的关键,即主要密封。第一管体接口内壁部分与第二管体接口锥形外壁接触构成辅助密封。特别是在密封配合时,因为橡胶密封圈是主要密封,它的变形性能很好,不会因外在传递的震动而快速磨损失效,能将密封效果达到最好。另外在气制动复合接口管体内工作时产生的压力可以使橡胶密封圈向锥度大直径方向移动,能弥补锥度的表面粗燥度带来的不足。并且第一管体接口内壁和第二管体接口锥形外壁的锥度,从现有气制动管接口的主密封功能变更为密封初定位和辅助密封,令本实用新型的气制动管复合接口在加工时,所述第一管体接口的内壁和第二管体接口锥形外壁的粗燥度、形状和位置度要求就可以不是很高,使加工难度大幅降低、可靠性高且生产成本低廉。本实用新型的气制动管复合接口在维护方面比现有气制动管接口方便,即复合密封的密封面出现漏气现象时,只须将橡胶密封圈更换便可以实现再次密封,无须将整个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进行更换,令用户的使用成本大幅降低。
与前述现有同类产品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气制动管复合接口易于加工、工艺也便于编制、节约了生产成本、密封性能更好、维护更为快捷且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以下实施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不仅限于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内容。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气制动管复合接口形成密封前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柯寿乾,未经柯寿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795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