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石油钻井用的三棱钻铤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078811.8 | 申请日: | 2009-01-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3487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8 |
| 发明(设计)人: | 刘兆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海沃石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B17/16 | 分类号: | E21B17/16 |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毛光军 |
| 地址: | 610500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石油 钻井 三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钻井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石油钻井用的三棱钻铤。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国内采用的钻井工艺大多是通过钻杆连接钻铤,再带动钻头旋转破碎岩石。而这种工艺所使用的钻铤多为圆形截面,其结构是中间有通孔、两端有螺纹的圆柱形结构。例如,中国专利号“200420042182.0”公开了一种石油钻井用钻铤,钻铤一端为设置有内螺纹的母接头,另一端为设置有外螺纹的公接头。采用上述结构的钻铤,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因此得到大量使用。
但在圆形的井眼中工作的普通圆形钻铤,为了能使钻井液顺利通过钻铤与井眼之间的环形空间,钻铤的外径小于井眼直径很多,因此其刚度受到限制,由于其刚度受到限制,导致其使用范围较窄。由于钻井液的作用,在井眼内壁上会形成较软的泥饼,当钻柱发生屈曲时,圆形的钻铤靠在泥饼上,与泥饼粘在一起,造成卡钻——粘卡事故。另外,圆柱形的普通钻铤在钻井过程中安装不便,工人劳动强度大,钻井效率低,易造成卡具脱落事故。因经常更换钻铤影响生产效率,减少产量,而且在发生事故时,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石油钻井用钻铤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石油钻井用的三棱钻铤,本实用新型刚度和过流面积不低于现有同尺寸钻铤的水平,并且本实用新型可增大环空过流面积,减小钻铤与井壁上泥饼的接触面积,还可以起到刮削泥饼的作用,有效地防止了粘卡事故的发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石油钻井用的三棱钻铤,包括钻铤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钻铤本体上设置有三个切面,形成截面具有三个棱的三棱钻铤。
所述切面在钻铤本体上以中心对称设置。
所述切面呈平面状或曲面状。
所述钻铤本体一端或两端设置有便于装卸的装卸段,所述装卸段的截面为圆形。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一、本实用新型在钻铤本体上设置有三个切面,形成截面具有三个棱的三棱钻铤,与现有技术中的圆形截面钻铤相比,本实用新型三个棱增大了环空过流面积,减小了钻铤与井壁上泥饼的接触面积,还可以起到刮削泥饼的作用,有效地防止了粘卡事故的发生。
二、本实用新型切面在钻铤本体上以中心对称设置,使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达到最佳。
三、本实用新型切面呈平面状或曲面状,可根据实际钻井工艺进行选择,增加了使用的灵活性。
四、本实用新型钻铤本体一端或两端设置有便于装卸的装卸段,且装卸段的截面为圆形,方便使用吊卡和大钳等钻柱装卸工具,能够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钻井效率。
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使用可靠有效,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且钻井效率高,可以在钻井作业中大量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切面为平面时图1中的A-A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切面为曲面时图1中的A-A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钻铤本体,2、内孔,3、切面,4、棱,5、装卸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石油钻井用的三棱钻铤,包括钻铤本体1,在钻铤本体1上设置有三个切面3,形成截面具有三个棱4的三棱钻铤。并且切面3在钻铤本体1上以中心对称设置,切面3呈平面状或曲面状。在钻铤本体1一端或两端设置有便于装卸的装卸段5,且装卸段5的截面为圆形。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作展开说明:
本实用新型由钻铤本体1、内孔2、切面3和棱4组成。其两端螺纹与普通钻铤相同,两端可连接其他钻铤和钻头。钻铤本体1选用直径较大的钻铤,内孔2用来输送钻井液,在钻铤本体1上以中心对称方式加工三个切面3,切面3为平面或曲面,在钻铤外表形成三个棱4。棱4处壁厚较厚,增大了钻铤的刚度,减小了钻铤与井壁上泥饼的接触面积,还可以起到刮削泥饼的作用,有效地防止了粘卡事故的发生;三个切面3增大了环空的过流面积;在三棱钻铤的一端或两端各有一段呈圆形截面的装卸段5,方便使用吊卡和大钳等钻柱装卸工具,能够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钻井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生产方法是:在较大的钻铤本体1上以轴对称方式加工三个切面3,切面3可以为平面或曲面,在钻铤外表形成三个棱4;在三棱钻铤的一端或两端各有一段加工成圆形截面,形成装卸段5。
显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所掌握的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根据以上所述内容,还可以作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基本技术思想的多种形式,这些形式上的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海沃石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海沃石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7881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